誰知道好巧不巧,這開箱文一波好幾折,一早來個培林事件,下午又來個微氣泡事件,原本想說應該是眼花看錯,但仔細端詳還真的有...我自認是個大而化之的人,若這件事只有我知道,那我笑笑就過去了,反正日子一久,車子大小傷在所難免,何必去在意那些細微氣泡,畢竟車子是用來騎的,不是用來拿放大鏡看的,又不是小姑娘的臉...人生太計較,最辛苦的其實是自己。
但現在事情已沒那麼單純,01是個很大眾化的網站,今天出了這事,我很擔心會導致很多人認為捷安特的烤漆不行,進而影響到消費者觀感,那就完全失去了我這篇開箱文的本意,弄巧成拙不打緊,對那群年輕人真的很不好意思,開箱文分享新車喜悅沒多久,變成要去滅火的失誤文。
就一個很中立的立場來看,其他廠牌的單車或許多少也有類似的狀況,而也並不是每一台單車都是這樣,我相信這只是個案.....
從下午開始,楠梓店就很積極幫我連絡總公司品保來處理這件事情,後續的回覆和配套方案也很有誠意和效率,我一直跟他們抱歉說沒幫上啥忙反而捅了些簍子,他們也很開放地說,品質有睱疪本來就是他們的問題,也是一定要處理的,唉唉
回過頭來,就車子的性能、售後服務品質來說,這國產品牌真的不賴,希望未來有更多車友多多支持!
ccchenzj wrote:
用C24騎300K會...(恕刪)
我的另一組輪組是50mm的全碳板輪,管胎,考量到瘋系列用管胎若路上破胎會很麻煩,雖說可帶補胎液和CO2,但太大的撕裂還是補不了,插幾支備用管胎在背後是可行,但想到要粘雙面膠就很頭大...更不用說用隨身的小打氣筒,要打到160psi我看可是會出人命的....
我有在物色一些全地形的輪組(open胎),以後跑瘋400以上可以用,目前來說,C24爬坡一流,平地雖是普普,但輕腳好帶,時速30以下幾乎是隨踹隨到,30以上要維持住就得靠迴轉速來拉了,去年二次一日北高都是用這組C24,在後半段體力下降時,疲累之下還能帶到30左右,高速不是它的強項,但中低速其實還不算太差;另一方面這組培林順暢度很不錯,算是勉強可用啦!
週六有機會一起吧!下週的瘋300路線比這週的軟,可惜我有事不能參加,所以只報了這週的場次。
我是從Composite直上Adv SL,所以不太知道Adv的騎乘感是如何,可能有細微的差異吧?

daniellp14 wrote:
我的另一組輪組是50...(恕刪)
個人猜測,力道回饋到輪組的比例,SL可能達到90%,ADV大約80%,而COM比較軟可能只有60%
因為我之前是騎登山車,所以換騎ADV後平地加速,抖坡抽車的力量傳輸很直接
上個月的陽金3P在超陡坡路段一堆車友下馬牽車,而我都是抽車直上,那種抽車直上的感覺很爽

上個月台南瘋200K以及9月份的NS南鯤鯓200K逆風路段也都是30幾的速度破風(我用Mavic板輪)
我對於ADV已經很滿意了,所以我能體會你的感受

週六路上遇到你我再跟你打招呼
至於下週六的路線,是上個月台南瘋200K路線的延伸
本來沒有打算報名,但因為2月份沒有任何單車活動(新北宜太遠,我住台南)
所以這兩天就順便報名台南300K當作自主練習
C24要騎瘋400K以上可能比較吃力
建議你可以買Mavic的鋁框碳版, 52mm高
有點重量,但慣性回饋很優,爬坡也不會重拖
我買公路車的時候,輪組買了兩組,一組是Mavic Cosmic SL板輪,另一組是Mavic R-SYS爬坡輪
沒想到我用板輪爬武嶺,竟然也讓我爬上去了(最後幾公里是龜速,因為缺氧造成重托)
現在我的R-SYS根本都沒有在用
只好幫我婆組一臺公路車,R-SYS當作她的練習輪組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