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包加一包 wrote:在高二的暑假,和同學...(恕刪) 是啊!藍駝的胡榮華在民生報上會發表騎單車環遊,這是台灣環球第一人單車,他是國內單車旅行界中的神.JCC.也很酷,回憶以前的裝備普通的單車也可以環島上山下海,利害!!!!
兩包加一包 wrote:在高二的暑假,和同學...(恕刪) 1985年春假,我跟同學7台車,從新竹騎到墾丁,路途中玩過八卦山,澄清湖露營,墾丁露營當時真的很少人騎單車,還記得只有在台南有碰到3~4個車友說是要騎到台北,翻了舊照片,那時西螺大橋是青色的,我們停在那裏吃西瓜.....現在回想,還是覺得很讚印象最深刻,是過了車城,已記不得多久後在一個上坡後,看到大海那剎那......還有,騎墾丁公園那段爬坡,幾部載滿參加救國團學生的巴士經過,一票女生開車窗揮手喊加油,套句現在流行的話~~ 真的很給力
tomwu61 wrote:早期的單車客是比較幸福的雖然車輛配備沒現在優但是心靈上獲得比較充實...(恕刪) 確實!! 以某個角度來看確實是如此小弟我當時沒有單車環島的經驗,我騎機車環島,也差不多就是20年前開始那時沒有網路,當然更沒有GPS或各種儀器,資訊不發達也無法蒐集太多資料如果想要騎去遠方的某處,你事先能獲得的相關資訊幾乎是零只能去書局看有關旅遊的書,買張台灣公路地圖(38萬分之一),當時連10萬分之一的分割圖都還沒有地圖上,有條線上面畫個(8),看起來可以從台中到花蓮喔,那應該是大人口中說的中橫吧? (心嚮往之)就在幾乎完全沒資訊,一切都是未知的的前提下,就這樣出發了,所有狀況都是臨場見招拆招正因為如此,沒有網路資訊,也沒有網路串聯起人們,所以敢騎車走長途(甚至深山)的人少之又少我還記得以前假日從台中走台8線到大禹嶺上去武嶺除了當地居民之外,大概半天才能遇到一輛或一隊外地來的機車(單車)新鮮感以及那種深入到當時大多數普通民眾認為"這地方機車(單車)到不了的" 的地方感覺還真不錯現在資訊發達了,去哪裡都方便,當然,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更多人更容易親近山林,這樂見啊但是不知道怎麼搞得,感覺沒了
兩包加一包 wrote:在高二的暑假,和同學...(恕刪) 好棒的照片!二十年前我也是騎公路車,路上沒什麼登山車我的高山環島也是八天北中南橫貫公路北橫出發,北宜回台北不同的是您是二十年前,我是四年前... 佩服佩服~
柱子 wrote:想跟您請教一下~~~...(恕刪) 看到了這一篇心中無限感慨 .....74年蘇花是單向通車的 . 比起現在當時安全也漂亮多了 . 只要等某向的車陣過後的空檔 .有約1-20分鐘蘇花就被你包了 . 現在的路況好像玩命一樣 .青春一去不回頭要把握當下阿 . .在花蓮遇到的清大同好們 . 很抱歉我們爽約了 . 到台北後騎去國父紀念館車就被偷了 .西濱我們是坐國光號回家的 . 由於只有留宿舍房號沒法跟你們聯絡 . 希望你們有人看到 .那次環島遇到你們騎蘇花後段跟東北角是最精采的一刻 . 只有沒能去清大找你們游泳是最大的遺憾 .祝事事順心 .+福隆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