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於合作關係所以CENTURION,MERIDA,SPECIALIZED有類似設計
LRS....low ration suspension
其實這東西自己本身了解是低連桿
減少對於採踏時產生的bobbing損耗
而原廠美利達在網頁上有說明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美利達LRS網頁
無道德事業,與你分享受騙的喜悅[http://tinyurl.com/26nr9l]
直翻就是低桿比避震器
也就是TZ大說的1:1系統
這裡的1:1指的是後輪行程與避震器行程
很多雙避震車都是高桿比,比率甚直達到3:1以上
也就是後輪移動的幅度達30mm時,避震器只收縮了10mm
這種系統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作很長佔空間的避震
相對來說的犧牲就是失去了避震的敏銳度
在LRS上讓避震器壓縮一公分的力
在非LRS車種上面需要用到兩倍甚至三四倍以上的力
也因為這樣的因素
非LRS系統的避震器往往都要把氣壓打得很高
相信用過氣壓避震的朋友大概都能體會
高氣壓造成的死硬跟遲鈍的反應
說完LRS的優點
就要說說LRS的缺點
因為低桿比的因素,自然避震器就算不粗也要夠長
哪裡塞避震是個問題,而且現在的LRS通常都會吃掉一些踩踏的力量
論無踩踏力量損失的話
還是NRS最強~

不過要offroad的話
我還是會選LRS啦~

小弟恰好也住中部哩..
這是我的小藍...有人說她很像NRS

她剛回家的樣子;多連桿型後結構,下坡呢??
是比硬尾車舒服啦...過彎表現呢??
不曉得...沒有騎過很多其他車種來做比較,下坡還是慢點好


小弟還是比較喜歡可鎖定可調回彈的這組氣壓後避震器
鎖起來後就根本不用擔心踩踏損失的問題啦


這是水里的山上..背景那條橋是來的路
已經換SID前叉了 ,之前的油壓前叉下坡時對混泥土的產業道路吸震不良

這是在龍騰斷橋往勝興的一段鐵軌...不過只騎一小段而已 ,實在不好騎

那時候座墊已經換Sella 的..座桿也換某牌外圓內橢圓的桿子

勝興那邊有頗多好的路線(像是大約3Km左右純下坡的綠色隧道);夏天騎完全沒有暑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