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吃錯了葡萄糖胺....:((

不管是醫生或藥師

都不該讓健康民眾養成吃保健食品甚至是藥品的習慣

當然有些唯利是圖的傢伙 即使穿著白袍 我還是認定他們是畜牲

今年28歲 連vitC都沒吃過幾顆......藥師喔 還真不敢承認

即使在老闆壓力下 還是不想賣保健食品

考慮換工作中
eric_xiao5774 wrote:
我用了有效!大學時代...(恕刪)


我想應該是運動方式造成膝蓋壓力過大

踩腳踏車....."輕踩"應該不至於如此

理論上踩踏過程中 只有肌肉伸縮

並不會造成膝關節擠壓
結果勒.....結果勒.........到底有沒有需要.............

自己運動傷害,膝蓋舊傷已經多年
喝的吞的葡萄糖胺也已經不少
騎單車上坡或是平路長途還是不舒服
所以勒....現在逢人就勸不要一直什麼200K...300K...蝦米neverstop...或是抽車上山
享受一時快感,不懂得休息,年紀稍長一定出問題

最近改針灸,說是((臏骨韌帶軟化))有這種嗎??

不過還是希望有好結果...................
我是山羊 wrote:
結果勒.....結果...(恕刪)


需不需要 在這裡是得不到答案低

就算有牌醫生隔空抓藥....你敢吃嗎?

葡萄糖胺的作用機轉

葡萄糖胺是關節液的主要成分,也是目前最廣被使用在退化性關節炎改善上的補充劑



大部份人都是受長期膝蓋傷勢困擾去吃

吃葡萄糖胺卻不是萬靈丹 只是如果補充潤滑後 而缺乏潤滑又是你傷勢主因 就有效
以我早期開始吃時 也都是道聽塗說 運動的人要補充
可是卻讓我吃盡苦頭
早期只有"維骨力" 想說吃吃補充無害
當然因為很貴 有利可圖 假藥很多 我的肝指數異常上升 也就是發炎 除了懷疑造成它本身負荷 也可能吃到假的

終於努力多年在肝功能恢復正常 又開始吃葡萄糖胺 因為這時候已經不只 "維骨力"

吃時都發現 真的影響肝 肝的負荷變重 我很容易察覺(因為曾經很虛弱)

為何還是去吃 因為逐漸發現膝蓋骨頭間潤滑有問題 一般走路就發現硬碰硬(只能自己體驗了)
一直維持吃著 對潤滑真的有幫助 但是要讓膝蓋不痛 那叫神話 它不是神丹

喜歡運動的人要好好斟酌 小心服用 注意對身體的負荷 肝會更重要
以上是經驗談 不代表絕對正確喔
葡萄糖胺硫酸鹽.在國內是"藥品級". 葡萄糖胺鹽酸鹽.是食品級.

硫酸鹽的含鈉量比鹽酸鹽高.所以作為藥品處方.須慎用.

鹽酸鹽則為食品保健用品.原粉吃的味道像乾的酸梅湯.


其實.葡萄糖胺的功能在於"潤滑".

對於硫酸鹽或鹽酸鹽.在美國與法國的實驗數據各有不同.
當初.在歐洲.先發現硫酸鹽有其效果.而在美國被申請專利.
後來.歐洲科學家發現.煙酸鹽的功能並不亞於硫酸鹽.
因此.反而被廣泛使用.

所以.只要善用產品.用對地方.95分與90分的差異就沒什麼好計較的.


若是關節本身退化或骨質疏鬆.則需補充膠原蛋白.鯊魚軟骨素等.

骨頭就像單車的齒輪.需要潤滑(葡萄糖胺).才會順暢.

但齒輪若已質變.萎縮(發炎.退化).葡萄糖胺只能做緩解.

最主要.還是把關節齒輪顧好.

膠原蛋白裡的"氫脯氨酸L-Hydroxypoline"
是構成膠原組織的最主要成分.
含量佔膠原蛋白的10%.
年紀越大.含量越少.
補充膠原蛋白.每10克.僅能換到氫脯氨酸1克.

所以膠原蛋白日用量可多一些.

市面上.顧膝.顧骨的配方.

膠原蛋白.葡萄糖胺.軟骨素.檸檬酸鈣或磷酸鈣.

供大家討論參考.

去年冬天.我的膝蓋騎1小時就會成為"痛痛人".

後來一邊復健.加上自身補充相關食品純原粉.
加上氣溫回升.

今年農曆年後就恢復正常了.

環100k也OK.


最近.在試驗"薑黃"對膝蓋的發炎緩解.

希望對我的"膝膝"保持有幫助..








amino1688 wrote:
葡萄糖胺硫酸鹽.在國...(恕刪)


最近.在試驗"薑黃"對膝蓋的發炎緩解.

希望對我的"膝膝"保持有幫助.



為何膝蓋發炎
是您本身舊傷 當然舊傷有很多種
如果您是 骨質增生--->>骨刺
在運動時造成磨損機率高 自然容易發炎
正如職業運動員需作手術 取出碎骨 正是骨質增生--->>骨刺 所造成
而且運動比賽後的冰敷 便是為減緩發炎

試驗"薑黃"對膝蓋的發炎緩解 是指這種症狀嗎
andersontsia wrote:
另外,我化學背景的,
那個什麼博士說硫酸鹽葡萄糖胺比鹽酸鹽有效,
我聽了就想笑。
如果這個邏輯成立的話,代表對關節真正有幫助的其實是硫酸鹽基,
根本就不是葡萄糖胺,是這樣嗎?
任何有學過化學的人都有基本常識吧~~~...(恕刪)


硫酸鹽和鹽酸鹽的解離率不同
身體吸收的狀況就不同
生體可用率就不一樣
這不也是基本常識嗎!?

neuron wrote:

硫酸鹽和鹽酸鹽的解離率不同
身體吸收的狀況就不同
生體可用率就不一樣
這不也是基本常識嗎!?


我找到一篇國外的報導,
裡面有生體可用率 (bio-Active,簡單地說就是「吸收率」)的比較表

http://www.nutrasense.com/gluchclvssul.html

嗯,看起來似乎是鹽酸鹽類的比較高。
人體對這兩種鹽類的解析率(消化率)就如同neuron網友所說,是不同的!

同時間我也google到一個中文網站

http://blog.xuite.net/sashimei/blog/13732015

裡面的Q13正好在比較硫酸鹽和鹽酸鹽,參考看看囉。
報導的生體可用率是直接以注射方式吧
一般葡萄糖胺不論是喝的或吃的
都算是口服
口服得話不就沒有所為吸收問題,都差不多啦
我覺得最大關鍵是在成分上面
硫酸鹽基跟鹽酸鹽基臨床上針對退化性關節炎就差別很大阿
回到最根本的話題
你服用葡萄糖胺的目的是什麼?!
不就是治療
那就選擇硫酸鹽葡萄糖胺,藥品級的 
也比較有保障吧
而且博士說的x骨力是義大利羅達那個
而不是葡萄糖胺的代名詞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