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今天看到的新聞] 捷安特一哥賴冠華:車手沒車能幹嘛

運動員在國外是高薪的族群 重點是要站上頒獎台 而站上哪裡的頒獎台 就是你運動員的價值
引用自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22/1/29ozv.html
運動畫刊今天公佈2010年全美五十個收入最高運動員所得排行榜,老虎伍茲連續第七年蟬聯冠軍,他不只是美國收入最高的運動員,也是世界第一。不過去年他所得九千零五十萬美元,比前年減少百分之十。
老虎伍茲去年收入,大概有兩成多一點,來自競賽獎金,將近八成是廣告代言
---------------------------------------------------------------------------------------------------
如果你真的有能力 抱怨台灣的環境不好 就走出台灣 運動員是全世界的活動 你有能力到哪裡闖 就看你的本事!
等到你出名了 要請你拍一支10秒的廣告 代言費100萬美金時 你還會羨慕那些每天打卡上班 年底等領年終的人嗎?
美國的壯哥 除了騎車之外 他在哪裡上班? 當他得癌症時 跟他解約的廠商應該限在後悔了吧 騎車就騎車 照樣可以闖出名 一時的低潮 要努力去克服 這就是人生的價值 跨越的障礙愈大 愈成功 有很多少年得志的故事 就看你怎麼去經營
Industrial Designer & Bike rider http://tw.myblog.yahoo.com/kuo-biker 自從我騎車之後
有大大說"在台灣, 當運動員是條死路.
人民不關心, 企業不贊助, 國家不保護"

那在台灣不當運動員人民就關心了嗎企業就贊助了嗎國家就保護了嗎?

先前每年接近三十萬的欣欣學子.....有多少人在國小就跑才藝班英文班

國中高中浦習班都沒間斷過....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整個家庭為他投資了幾百萬

保障了什麼嗎?一個月收入多少呢?




運動員沒出路?一切還是要跟錢看齊。
運動員的收入哪裡來?獎金拼來的?會餓死吧。
雖然這類的討論在前一陣子盧彥勳時就轟轟烈烈,但是自行車車手呢?

翻翻自行車雜誌,製造商真的比網球還多,無倫規模大小,數量還真的不少,一期廣告就要5~6萬了,一個月波個3千元給車手贊助一下也不會花多少錢,10幾20個廠商一起,一位車手基本的生活費都有了。
所以一方面台灣要有這樣的環境,另一方面,運動員還是要自助人助,找幾加固定的小額贊助,反正車衣上滿滿都已經是MARK了,多些也不為過啦。

至於車手退下來能做什麼?不像高爾夫選手,還可以當教練一小時收個2000,還可以玩玩夏令營小撈一票,這一點是車友要好好考慮未來的。

真的不希望台灣只是做車子很強,騎車子的餓死。
職業運動,只有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炭的......這就是現實.....
NBA,多少黑人想進去,但要進去的條件是:
1.天才中的天才,球場視野、球感超好。
2.骨骼精奇,爸媽生的好,不容易受傷。
沒有條件,進去沒多久就出來了,很現實。
jcchiou wrote:
在台灣, 當運動員是...(恕刪)


同意+1...
要做運動員,就要世界頂端的,錢才會多多
台灣的第一名,如果還是無法達到世界頂尖選手的水準
常常還是會餓肚子的。

職業選手的路,也要是有天份再加上後天的訓練才能踏上的

不是每個人投球都可投出140的球速,單車也是

每個人都可以會騎,但也只能到一定的門檻

或許多去歐洲的路上騎騎,就會有教練的慧眼,看出你的慧根
哀~
這就是運動選手在台灣生存的悲哀
沒有一項職業運動可以生存的
得不到外界的贊助與資源
ts080 wrote:
我自己是認為.......(恕刪)

非常認同你的說法
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請參考:
把單車當運動是一種健康的方式
把單車溶入生活是一種養生的方式
把單車和工作結合在一起時,心態熱情....每天工作都會很愉悅的,心態有壓力時...工作是很痛苦的過每一天
自己要很清楚"喜歡單車"的定義在哪裏???要很清楚才是很重要的.
清楚自己的方向,和喜歡單車的有關行業若能結合,
那就是一種緣份也是一種幸運,好好珍惜當下的每一時刻
台灣運動界缺乏的是選拔制度,
就像是星光大道一樣,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當歌星的料,
沒經過選拔,誰知道那個人有潛力,值得栽培。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