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收錢才是王道,先做服務等待下次的消費是騙人的(給還在撐的店家與工作室)

桃園喬安娜
..(恕刪)===============================================================


Sorry ! 上述大賣場、電視購物的成本是有沒錯,但單車只是佔她們營業項目的一部份,成本上的也就佔極小部分,不用組裝、不售後服務,鑑賞期過後請自行處裡! 就像雜貨店裡加賣個蛋而已。成本自然就不像專賣店一樣,只賣專賣的相關商品,市場好壞就差粉多。
也許要像沙漠有水一樣,自行車只是她們營業項目中的 一項而已,市場好壞並不會影響她們有太多的營業額比重,大不了自行車部收掉 outdoor 做的還是嚇嚇叫。
另外因為賣自行車的門檻低,量大就可以與車場談價與組好車交貨,不需校調、不須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原有的營業人員、場地都是原本就要的成本,這怎能跟車店比較成本呢?
買汽車送腳踏車、辦手機送、買房送........最後還是要到車店調整維修。賣車車店賺不到,調整又不能收錢,不倒店才有鬼。不過這波收店潮要收的最好快點收,免得越陷越深,向店家說的每個月的開銷是很嚇人的。
能存活下來的竟是原本的一些老單車店

專賣學生通勤車 大眾化的

因為這些人對於細節比較沒那麼注重

變速不能調也不會太計較

單車店開那麼多

東西賣那麼貴

人客哪有可能以後都來你這邊消費

不過有些打氣也要收費就真的太過份了

我們這裡有的機車店就算關門 還是有一條管在外面給客人自己打氣的

差這麼多....
炫耀你的車有幾匹之前.. 先告訴我你能發揮幾匹..
我是覺得啦
老闆的專業度如果還不夠
其實收錢實在讓我實有夠難信服的

本來收費就很合理阿
自由市場本來就是一個願挨 一個願打的
勞力密集的行業
沒有技術 沒有產業轉型 本來就是這樣摟


這兩年來單車的餅有沒有變大,當然有,而且還變的非常大。
只不過是吃餅的人變多了,再來想要吃到餅的人就要八仙過海各憑本事了。

就小弟的看法來說,變的人不是消費者,而是車行。車賣的多,再來就是維修的車愈來愈多,消費者一向是哪裏便宜就向哪裏去,而且能不用錢的就不願意給錢,但是車行因為單車熱開始向高貴處靠攏,便宜沒啥利潤的不願意賣了,漸漸的每間都變成高級車店,雖然利潤高但是成本壓力也變大。

舉個例來說,補胎片這個最沒利潤的東西來說,一般車店最便宜的30元的大都不願意賣了,一定要賣70哪一種,但生意總是有人做且「吃好倒相報」大家都去網路買或較便宜的店,漸漸的不賣便宜的只標榜服務比較好的店,只能做不懂的人或有錢人的生意了,而原本會來的客人就跑了,而你必需去服務剩下比較難纏的客人。

哪裏便宜就衝去哪裏是單車族的特色,單車最熱的時候不是常常有人來01問哪裏有車嗎?台北衝到高雄都有人做過咧!

總之,想要靠服務的話就要有高利潤做後盾,這種要走高級路線,但比較高風險,小小的烤漆刮傷就可能要你換新車。
不然就是要務實的慢慢養客戶群了,很多大大都說了,最後沒倒的都是老車店。
我們整個夜騎團體 在這半年內 一共和同一間車店 購入了約20台公路車
當然 20台也許不算什麼 但必竟我們也只是個小團體

殺頭生意有人做 虧錢生意沒人幹 適者生存 這是各行各業不變的定律
在01 我看太多像你這樣的人了 為何不先反省自己為何留不住客源 實在不值得鼓勵
只會怪景氣 怪銷價競爭 告訴你 這年頭還是很多人做起來的 好好努力加油吧

看你之前發的文章
幾乎全部都在服務收費上面打轉
過了這麼久
完全沒開發到顧客嗎??

那些還經營的不錯的車店
應該有很多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先去當當顧客再來當老闆
或是去當當技師~看人家老闆怎麼經營的
先練練等級再來打BOSS吧
=廢柴上的風霜菇=
不管收不收錢作不作服務~~



結論就是~

成功的人找方法

失拜的人找理由





就降!沒別的原因了
黑手跟技術師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如果一位師傅 換個零件只賺那一點錢
而且你也讓他感覺
你認為他的技術沒甚麼
不過是個工人爾爾
跟他討價還價討半天
你想他會幫你做到盡善盡美嗎?

目前為止腳踏車的組裝錯誤
並不會釀成像動力車輛那樣嚴種的後果
所以大家都喜歡DIY
享受DIY的樂趣是很好
可是奉勸大家要謹慎一點
不要自認很懂車 可是卻有關鍵的環節沒做好

市場很現實 由大家來決定業者的去留
我只是疑惑
除了看到很多真正懂車的人紛紛轉行
最近在街上卻看到越來越多前叉裝反的車子
不知道該用甚麼樣的心態來看待
版主不要想那麼多拉..
不行..就換個工作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豁達的人生..才是人生..
前叉應該不容易裝反,光看煞車座就知道,應該是廠商設定,上方連接橋有在前方,後方及雙橋方式.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