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刪)===============================================================
Sorry ! 上述大賣場、電視購物的成本是有沒錯,但單車只是佔她們營業項目的一部份,成本上的也就佔極小部分,不用組裝、不售後服務,鑑賞期過後請自行處裡! 就像雜貨店裡加賣個蛋而已。成本自然就不像專賣店一樣,只賣專賣的相關商品,市場好壞就差粉多。
也許要像沙漠有水一樣,自行車只是她們營業項目中的 一項而已,市場好壞並不會影響她們有太多的營業額比重,大不了自行車部收掉 outdoor 做的還是嚇嚇叫。
另外因為賣自行車的門檻低,量大就可以與車場談價與組好車交貨,不需校調、不須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原有的營業人員、場地都是原本就要的成本,這怎能跟車店比較成本呢?
買汽車送腳踏車、辦手機送、買房送........最後還是要到車店調整維修。賣車車店賺不到,調整又不能收錢,不倒店才有鬼。不過這波收店潮要收的最好快點收,免得越陷越深,向店家說的每個月的開銷是很嚇人的。
只不過是吃餅的人變多了,再來想要吃到餅的人就要八仙過海各憑本事了。
就小弟的看法來說,變的人不是消費者,而是車行。車賣的多,再來就是維修的車愈來愈多,消費者一向是哪裏便宜就向哪裏去,而且能不用錢的就不願意給錢,但是車行因為單車熱開始向高貴處靠攏,便宜沒啥利潤的不願意賣了,漸漸的每間都變成高級車店,雖然利潤高但是成本壓力也變大。
舉個例來說,補胎片這個最沒利潤的東西來說,一般車店最便宜的30元的大都不願意賣了,一定要賣70哪一種,但生意總是有人做且「吃好倒相報」大家都去網路買或較便宜的店,漸漸的不賣便宜的只標榜服務比較好的店,只能做不懂的人或有錢人的生意了,而原本會來的客人就跑了,而你必需去服務剩下比較難纏的客人。
哪裏便宜就衝去哪裏是單車族的特色,單車最熱的時候不是常常有人來01問哪裏有車嗎?台北衝到高雄都有人做過咧!
總之,想要靠服務的話就要有高利潤做後盾,這種要走高級路線,但比較高風險,小小的烤漆刮傷就可能要你換新車。
不然就是要務實的慢慢養客戶群了,很多大大都說了,最後沒倒的都是老車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