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有關過熱爆胎~

天氣熱
胎壓可能要比平常再放低一點




再試試看

之前遇過襯帶跟內胎黏在一起
再加上熱........膨脹就..... 開槍囉!!
我的一次有摸的經驗

分享過還沒爆胎的文章


簡要內容如下:

親子車爬山經驗談

我這邊簡略介紹用摺疊車拖親子車爬山經驗:(提供當父母的要找小車友一起歡樂的參考)

上坡時:
  過陡的坡容易「抓孤輪」, 第一次不知道, 下一次會把水瓶, 放前貨袋裡看可不可以減少孤輪的情形, 再來是上坡慢, 造成前車要有較高的平衡操控能力, 因為後方也踩, 也會晃來晃去

下坡時:
  下坡要真的慢, 因為兩台車兩個人的重量, 靠一台煞車, 一點點快也是很恐怖的, 稍有不慎, 會很給他後悔的, 也因為都由前車煞車, 我依照習慣, 直行平地用前煞減速, 有顛簸或是轉彎時換後煞, 但是發現 前輪V煞把前輪搞的很燙, 水淋上去, 竟然蒸發冒煙(出門時還打飽才出門的, 竟然還沒有爆胎, 真是好運), 為防爆胎, 洩掉前輪的氣, 改成前後輪輪流煞車, 用水淋的舉動其實應該不妥, 急遽冷縮, 有可能造成日後輪框變形, 大家參考吧!


公車框大散熱時機長較佳, 小輪框小, 容易高熱!
mvpman wrote:
我用了兩層襯帶,拆胎...(恕刪)

網拍3M最基本款泡棉雙面膠,1cm寬/超過30m以上,目前特價$95,
用這個來代替襯帶保證可一勞永役!

萬一要換鋼絲,只要用吹風機吹一吹就很好撕下來了.
換碟剎 換碟剎 換碟剎
換碟剎 換碟剎 換碟剎
換碟剎 換碟剎 換碟剎
小弟車子相關配備如下:

1. speed tr原廠輪組(前/後輪)(輪框為台灣製造,鋼絲孔確定無金屬碎屑)
2. 20吋2.0大蘋果胎(前/後輪)
3. kool stop晴雨兩用V煞車皮(含座)(前/後輪)
4. 原廠高壓襯帶


第一次是在(梅嶺)長陡坡下坡路段發生,當時也是前後輪輪流點放煞車。
爆胎時間點就在,前方車友停在路邊等我們,我以為他車子出問題了,
於是用力抓緊前後煞車,想下車詢問他出什麼問題...結果前輪當場爆胎,
當時已經接近停止狀態,只聽見前輪(撲疵)一聲,瞬間沒氣。拆解之後,發現內襯沒異樣
,當時補了5片補胎片,都補不起來....可能是內胎的破洞太大了
還好有補給車幫我把車車運回台南市(該車款無前後快拆,有備用內胎也使不上力)
回台南市之後找單車店幫換內胎,連內襯都換了。

第二次爆胎,忘記在哪一個路段了...也是發生一樣的爆胎法,(這次也是命大沒摔車)

朋友建議我把煞車塊換掉,換回原廠的。
結果一直到現在都沒發生過>在長陡坡下坡路段發生爆胎的情形。

回想之前2次驚險的爆胎經驗,
個人猜測...可能是kool stop煞車塊制動力太好
,輪框持續處於高熱狀態所導致的。
建議將煞車塊換成一般的,試試看。




想做個調查:
因長下坡煞車造成輪框過熱爆胎的,是否都發生在前輪?內胎的破裂是發生在氣嘴根部,還是內胎本身?
若是內胎破裂,是發生在內側還是外側(和外胎接觸的一側)?

網路上有賣輪框螺絲孔的塑膠塞子,據說可省去內襯,讓內胎和輪框直接接觸。這樣不知輪框過熱的時候,內胎是否還能維持完整不變型。

若只發生在前輪,或許將前輪換成碟煞是比較保險的作法。
還好我的小折是碟煞 運氣好順便沒有小輪散熱慢的問題 其實 剎車是將動能轉換成熱能 首先當然是建議你 速度放慢 拉長時間 再來是 前後2輪輪流煞 讓輪圈有降溫的時間 以前到樹林大同山測碟煞很簡單 就是下坡輕輕含著 速度拉高 進彎前再煞用力一點 就是碟煞都不放 下山之後 碟盤表面會變成深藍色 夾器也燙得很 不過 沒有爆胎就是 嚴重的話 連花鼓也會變熱潤滑油融出 這種情況 換大碟盤就可以改善
Industrial Designer & Bike rider http://tw.myblog.yahoo.com/kuo-biker 自從我騎車之後

聽了那麼多位車友有關過熱爆胎的寶貴意見,小小歸納一下:

1. 長陡坡 (不管是點煞 or 一直煞)
2. V煞 or C煞
3. 幾乎都發生在前輪 (我想是因為下坡時動能多集中在前輪)
4. 制動力強的煞車皮
5. 內胎爆胎處多集中在氣嘴附近 (因外胎與輪框拉扯造成)或是內胎內側(應該是輪框過熱直接燙爆)
6. 大熱天
7. 胎壓過飽
8. 高壓襯帶放置不良
9. 小輪框較容易發生 (散熱面積較小)


對策大概有:

1. 調整煞車習慣,控制下坡速度 (不過遇到長陡坡又要控制速度,煞車幾乎就是不能放呀~)
2. 下滑一段就休息一下,讓輪框散熱
3. 避免在天氣過熱時下坡 (小弟就是在下午兩點左右天氣超悶熱下坡時爆胎)
4. 避免使用制動力過好的煞車皮
5. 注意襯帶的位置跟搭配
6. 下坡前先放些氣,避免胎壓因熱而過飽和
7. 換碟煞 (這點就沒這麼容易了)
8. 盡量避免用小輪徑的車下長坡 (小摺or小徑)


另外就是不知道"輪框"or"外胎"本身是不是也會有差別呢?
內櫬帶與輪框是要靠黏膠膠合的,幾乎所有的黏膠在高溫下都會降低膠合力,當輪框過熱時襯帶容易位移而失去保護內胎的作用。
低速下陡坡其實輪框溫度會比高速下陡坡高的。
請教一下此長下坡的滑行速度約多少KM
依小弟愚見就不要太依賴煞車
心臟練大顆一點
給他滑下去就對了
但是還要注意安全
以上言論純屬唬濫,如聽信誤用,一切後果摡不負責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