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sonpapawu wrote:雖然內文可能涉及某廠...(恕刪) 每個廠牌對於登山車車種類型的區分其實不一定,還會有更細的細分也是有這種情形。這邊所做的分類也只是比較粗淺的區分而已,算是比較普遍性的分類方式。也比較容易讓初學者車友理解。我們文章的內容會盡量以比較公正的立場來做這類的教學文,所以介紹的方式就會偏向比較普遍性的說法。
Dr.KTM wrote:每個廠牌對於登山車車種類型的區分其實不一定,還會有更細的細分也是有這種情形。這邊所做的分類也只是比較粗淺的區分而已,算是比較普遍性的分類方式。也比較容易讓初學者車友理解。我們文章的內容會盡量以比較公正的立場來做這類的教學文,所以介紹的方式就會偏向比較普遍性的說法。 感謝Dr.K的詳細解說..期待您有更多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給Dr. KTM一些掌聲吧教育消費大眾正確的單車知是很值得鼓勵的~另外,怎麼沒有看到Freeride車的照片呢?還有小弟建議,應該補上各種類型單車實際騎乘的小短片...可以看到騎乘的路況,地形及方式...大家會更清楚的~
接續上篇的內容,本篇介紹公路車與其他的車種二.公路車車款上一段在登山車的內容中有提到,登山車的車種是各種路況的適用範圍最廣泛的類型。不過由全避震車裡還是可以看的出來實際上針對各種不同可能的路況其實對應的車種還是會有所區分,設計當然也就更有針對性而有所不同。登山車擅長之處在於崎嶇不平的道路,說到一般柏油路上的專用車種,自然就是公路車為主了。登山車與公路車哪一種比較適合自己,就需要看車友平常所喜歡騎乘的路線。如果車友喜歡的路線是山野中的林道冒險多於馬路上的馳程,自然是選擇登山車以應付自己山野間奔走的需求。如果車友喜歡急速奔馳的速度感,喜歡的路線又以柏油路為主的話,公路車想當然又是其中的不二選擇。公路車與登山車的分別則是在於「舒適度」與「速度」上最為明顯。登山車因為有避震器的設計,可以吸收掉騎乘中不佳路況的震動而不至於直接傳達到車友身上。在騎乘的姿勢上,也比起公路車較為輕鬆且易於操控單車的方式行進。公路車則是恰恰相反,公路車的無避震讓所有的路況都會直接傳達到車友的身上,而為了降低風阻增加速度,騎乘的姿勢也讓車友必須更彎低腰的方式來騎車,更短的公路車彎把設計在操控上也不比登山車要來的靈活。不過說到速度上,公路車的低摩擦阻力細胎比起登山車常用的巧克力胎,再加上沒了避震器設計所減低的車重與較低風阻的騎姿,卻又使得公路車的車速是登山車所遠不能即的。部分廠商為了體貼車友,目前也有平把式的公路車可以選擇,在舒適度與速度中算是取得了一個平衡的車種。公路車大致上有以下的幾種特徵:1.使用彎型車把:公路車多半使用下彎型的車手把,這也是公路車最大的特色之一。三鐵車款則是採用休息把手好讓比賽者可以有休息的時間。2.一體式的煞變把:公路車的煞車手把同時兼備有變速的功能設計。3.C夾式的煞車:體積比起V夾或是碟煞要來的小且輕量,非常適用於公路車的細胎設計。4.公路車細胎:多半是用細且無排水紋的光頭胎來減低輪胎的摩擦力好增加騎乘的速度。5.較重的變速齒比:(齒比)這一詞對新手來說可能比較難理解,之後會再詳細描述。簡單來說就是踩起來會比登山車較費力。與登山車相比,登山車的飛輪齒數比起來更大可到34齒,而大盤所用的齒數又比公路車來的小,所以整體騎乘的力量會比公路車來的輕鬆,特別是在上坡路段更為明顯。不過公路車的重齒比設計本來就是為了競速的設計,所以才會如此。公路車其實也是有依照使用類型而有所區分如下:1.場地車(Track)由於場地車是為了應付室內型的固定場地內繞圈的競賽,所以以競速為主的目的省略了煞車與變速減輕了這部分的重量,而為了降低風阻,所使用的輪組也較常看到為板輪式的輪組。2.一般公路車(Road)最通常也最普遍常見的公路車車種,使用上以公路為主。而為了應付上上下下的坡道所以也有變速器的設計來面對不同種類的山路,減輕騎士爬坡的負擔。3.公路越野車(Cyclecross)越野公路車有點像彎把公路車卻裝上登山車的寬輪胎,但還是希望對速度有要求,主要是因為騎乘的路況有時較差,例如有時候會從柏油路面騎到草地,泥土路或石板路,但還不至於像登山車的路況那麼糟,在歐洲方面較流行。特點是大都採用鋼製車架,較鋁車架舒適。車胎較寬且胎紋較大,煞車不同於一般公路車的C夾,大都採用吊煞有較強制動力。這類車輛也適合長途旅行,可兼作旅行車!4.平把公路車一般車友只想要在市區中休閒的騎乘,登山車所用的寬胎與避震就不是那麼的需要,卻又礙於公路車的彎把設計實在是讓想休閒騎車的車友又感到卻步,於是廠商開發出了平把公路車的這類型車款,讓車友可以同時享受到公路車輕快且高速的優點,又可以與登山車一樣使用較休閒的騎乘姿勢來騎車。5.三鐵車(Triathlon Bike)用於三鐵競賽中的自行車賽專用的車款,與一般公路車最大的差別在於為了便利三鐵選手比賽時可以讓選手上半身休息,有設計休息把可以讓車手得以依靠。車架的設計三鐵車上管較公路車為短,立管的角度則會比公路車來的更大。三.旅行通勤車車款旅行通勤車款其實部分的功能性與登山車是有重疊的。例如為了提供使用者更舒適的騎乘感受,所以有些車款會配備有避震式的前叉。依照車種路程的設定,長途旅行車款自然是會配有變速器的設計。而如果是短程休閒型的車款則多半是使用單速的設計來簡化結構。不過與登山車還是多有不同。例如這類型的車款所搭配的輪胎會採用較細的城市胎使騎乘速度增快,踩踏更輕盈;而登山車通常設定是在比較崎嶇的道路,所以往往搭配都是較粗的巧克力胎來增加抓地力與穩定性。在車架上,通常較長行程旅行用的車種還會多設計貨架的配件來方便車主攜帶行李的需求以及土除防止泥濘或積水的濺起、鍊蓋避免沾到鍊條髒汙等配件。四.童車兒童騎乘的單車,自然與成人所使用的單車不同,不論是在功能性與尺寸上都有明顯的差異。也由於小朋友成長速度較快,通常一部童車的適用期限不會很長,往往會因為小孩成長而需要再次更換。所以童車的選擇主要是以「適合的尺寸」與「行車安全」兩個要點來做考量即可。挑選童車的家長,雖然小孩子成長的速度很快而導致童車的汰換率很高,還是建議能夠選擇是當的尺寸給小孩,畢竟騎乘不適當尺寸的車款,操控上會變得難以掌握(特別是發育中的小孩力氣可能不大),長時間的使用也有可能會造成傷害。一般的童車尺寸為20吋輪徑到12吋輪徑的童車車款。最近興起的小折與小輪徑車,雖然也同樣的是20吋或者以下的輪徑設計,不過由於其設計是以成人為主,也因此車架的各個尺寸都還是會比童車來的較大,並不適宜拿來給小孩子當成他們的童車使用。五.BMX(Bicycle Motocross)表演車款這類的車款一般較少見於拿來做車友平常的騎乘使用,此車款多半出現在極限運動表演場地之中。車架較一般的車種來的尺寸較小,且多半是採用單速的設計。輪徑多半使用20吋小輪組搭配粗胎。有的車款為了表演方便甚至連坐管都取消。BMX的表演也同樣的有高低落差的跳躍,所以車體本身在設計設的強度也會有所要求。此車款比較適合於專業的表演人士。六.小折車款近年來逐漸興起的小折車款,指的是小輪徑的折疊車。小輪徑的設計使得他的踩踏較一般的登山車甚至公路車輕快,如果搭配了公路車的變速系統,在速度上也不會因為輪徑小而速度慢。小輪徑的另一個目的也是為了因應折疊後車體所占的空間可以大幅的縮小,真正的達到折疊車不占空間的設計目的。非常的適合在都市中生活的車友,家庭的生活空間有限而折疊車可以用最小的空間來達成收納。以目前小折的功能設計,要達成長途距離的騎乘也並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早已跳脫了早期的單純休閒用途目的而已。唯獨在車體的穩定性來說也往往因為輪徑小而不若一般的登山車或公路車來的穩定,且車體的強度也會因為折疊機構的設計而有所影響。較常見的折疊設計為縱向折疊或是側向折疊,側向折疊是小折中較為常見的折疊方式。七.小輪徑車款簡單的說來,小輪徑單車與小折的差異就只在於有無折疊機構的設計而已。也因為沒有了折疊機構,所以整體的結構會比小折要來的堅固,並且兼顧了小輪所帶來輕快騎乘性的優點。雖然無法折疊,不過其實小輪徑就已經比起一般的成車體積要來的小了不少,對於收納其實已經有一定比例的幫助。兼顧到了車體的結構以集體積小的兩個目的。下篇會再接續介紹其他選車的注意要項。各篇的連結:Dr.KTM的知識文如何挑選您所需的第一台愛車-1登山車篇Dr.KTM的知識文如何挑選您所需的第一台愛車-2公路車與其他車種篇Dr.KTM的知識文如何挑選您所需的第一台愛車-3其他要素篇Dr.KTM的知識文2:單車與車主身材應該如何搭配與牽車時的自我檢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