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也看了快克的回覆那篇,跟這篇一樣,有人一直在這兩篇文章流連回應的
講這麼多其實公司信譽老早就受到傷害了
一個負責任的公司,先跟客戶道歉,並且馬上積極處理,避免讓事情擴大有那麼難嗎?至少先安撫客戶的情緒,事後再研究發生的原因及如何補救已使用的消費者,並且改良新品再做擴大廣告,證明安全性大大提升。
如果這件事最後發現是事主自己使用不當造成的意外,公司也可以很有肚量,很阿莎力說:「沒關係,我們還是送您一份新的攜車架及兩部同款的腳踏車,希望您繼續愛用我們公司的產品,並且幫我們多多介紹給新的使用者。」 哇靠!多好聽啊,才花幾萬塊而已,網路上大家就免費替公司做廣告了,比在電視花大錢還有效。
不然像現在這樣一直在網路上與消費者群開摃,最後可能省下一筆賠款,贏得面子,但未來知道這件事的人還有誰會買這個產品啊!
jardon wrote:
重力加速度不是這樣計...(恕刪)
是喔,不是這樣算,那是如何算?
“為什麼要綁安全帶,為何剎車時大人會抱不住嬰兒,而飛出去?”
為何要綁安全帶?你把你的體重*減速G值,你就知道你為什麼要綁安全帶!
為什麼抱不住嬰兒?因為緊急煞車時,你身體的支撐點,要支撐你的體重帶來的減速度,你的雙手,
除了克服雙手重量的減速度外,還要抵抗嬰兒體重的減速度,的確很困難。
如果你是指“撞車時撐不住”,那是因為車輛撞擊時,車內物體所受到的G值不是0.多....看撞擊的車速,大約是20~25G↑
如果你認為我說的不對,請指教!在車廠工作不算什麼,我也不是設計人員,也許你說明的會更清楚!
HENRY313 wrote:
不好意思,不知這段話有何根據?
確保帶一般是尼龍材質,看過一些廠商的說明,每條帶子大約可承受120kg的拉力,用在貨車上的
捆綁帶,還有以噸計的!
您知道緊急煞車時的G值嗎?看煞車等級,大約0.8~0.9G,這已經是煞到ABS作動的程度了。
一部單車了不起車重20kg,0.9G的煞車力大約只有18kgf的向前拉扯力,每一部車的應該有兩條
確保帶,您覺得.......毫無作用?
小弟之前的發言說明過,我在車廠工作,不是“車架廠”,不要亂扣帽子喔!我只是覺得,網路
發言還是要有點根據比較好,免得誤導大家.....
您應該仔細看看甚至買一組來使用試看看!
看看這兩張圖:(引自官方網站資料)
固定桿(選配)
確保帶
那一種具有支撐煞車帶來的慣性力?
eric888 wrote:
您認為《確保帶》能抵擋的了《緊急煞車》所造成的《慣性力》?
《確保帶》對煞車所帶來的《慣性力》根本毫無作用。
我會想知道他有沒有用的理由是
1.如果他有使用,那廠商所謂的能安全上路的標準根本就是不可靠的
2.請問是每一次刹車的慣性力都很大嗎?我用乘坐者感覺舒服的狀況下的刹車力道,會很大嗎?
3.緊急剎車的定義是指停止的速度快到車上的ABS都作動了嗎?(抱歉,這樣講比較有感覺,如果講啥加速度負多少公尺,我想我無法去感覺的),如果這樣,我想沒有人每天都剎車剎到GG叫吧。
4.對車輛來說,能帶來的最大剎車力道是高速與他車對撞,這樣的話,我想攜車架不是問題了
回歸主題,沒用確保帶,攜車架會有鐘擺效應,就是上面的車不斷的搖啊搖的
有用的話,不會有這個狀況,至少很小。
至於急剎車的力道…
我相信急殺車時,車主會下來看一下
或者就撞上去了,大概攜車架斷裂順便戳一下前車也就正常的
我不認為我誤導啥
我最後一次強調,我只想確認該名車主是在"原廠規定的使用狀況下,卻仍然斷裂"
相信我,如果該名車主,真的能証明他是有用確保帶下斷裂,就算判了這個產品的死刑
我沒有儀器,我無法告訴大家數據
我只能說,我有用確保帶時,不管是我剎車,加速行進,高速行使時
我不會感覺到車子連同攜車架有搖晃的狀況。
dylai1975 wrote:
我會想知道他有沒有用...(恕刪)
To dylai1975 兄:
仔細品味 ezrack 兄所說的!
ezrack wrote:
快克公司敬啟:
我是路人甲,剛好又是機械工程師,對攜車架有用心研究過,
不論SBC900或SBC900-2,這型攜車架因為設計不當造成的最大挑戰是「材料疲勞」,
貴公司的答覆中完全未提「材料疲勞」問題,我誠心的提醒貴公司,隨著客戶使用時間
的加長,貴公司將繼續遇上類似問題,只有誠心的面對問題,才能避免商譽再次受傷。
SBC900-2的改版並未真正解決問題,附上我在八大的留言供參考:
以機械工程師的角度來看,是設計不當造成「材料疲勞」,這是原廠的責任。
材料破壞有許多因素:強度破壞、應變應力、應力集中、疲勞、......等,
強度破壞:「施力」大於「材料強度」造成破壞,例如車禍外力。
疲 勞:是「施力」雖小於「材料強度」,但因反覆作用次數到達其疲勞限度,造成破壞,
白話說明:請拿一根鐵絲,把它折彎,鐵絲不會破壞斷裂,因為施力很小,但把它來回反覆折彎,
到一定的次數後,鐵絲就會破壞斷裂,這就叫「材料疲勞」破壞。
這款車架設計,第三固定點(兩輪固定以外)到斷裂處形成「力矩」,又因橫置,每次煞車與起步,
造成反覆施力,最後材料疲勞,掛點。
所以只要車主所言屬實,非車禍外力造成之「強度破壞」,就是「材料疲勞」破壞。
請原廠正視,不要再強辯了,唯一解決之道,是如前DIY的方法,推出官方版的固定桿,
千萬不要試圖加強目前斷裂處的材料強度,如果加強了斷裂處的材料強度,每次煞車與起步
造成的反覆施力仍在,會變成「該斷裂處」與「行李箱鋼板」比賽誰先「疲勞」。
我的信箱 liusandy@ms17.hinet.net 手機 0933922811 ,我對發言負責!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