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ber Wolf wrote:Hi陳兄請恕我講句良...(恕刪) 這位仁兄說的夠中肯,人員的素養比較重要,你路在寬,3線道自行車還是會給你違規騎到內線快車道去...是剛好這個地方比較窄,給某些人抓住抱怨的點了....就像有些小路,汽車不能會車,就要抱怨嗎?你去觀察會發現汽車看到對面有車時,會先停住讓對方過,自己再過..路就那麼大....辦法是人想的,而不是大家都是白羊黑羊互不相讓
將心比心啦!我們只是利用假日去騎著玩玩的,每天利用環河路上下班的機車騎士都是在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打拼的。減少一個機車交通事故,就等於保護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不過,縣政府還是可以撥出一些無聊的縣長大頭照宣傳預算,趕快建個單車行人專用便橋才是上策!滿街的公車兩側都是縣長的單車大頭照,縣長有沒有真正每個周末出來騎車啊?
其實都是要互相的騎單車,就會討厭汽車和機車騎機車就會討厭汽車和自行車為什麼要這樣呢?為什麼不能互相禮讓呢?如果有小朋友經過那段橋,大人就應該要特別照應小朋友免的發生遺憾的事情以目前來說沒有辦法那麼快改進的話大家經過那路段特別小心不就好了小孩子不懂事,大人要多點心思照顧!互相體諒一下!
呵呵,打嘴炮容易,真正做事難啦.基本上有新自行車道可騎就算不錯了.這句看看台北縣政府怎麼對待單車族好像是你被台北縣政府怎麼了.不過也知道是版主想要騎自行車更爽一點.但相對的機車可能會騎得很不爽.來高雄夢時代的自行車道騎騎,你應該會很高興台北縣的自行車道還算不錯啦.
為了這篇文章今天上下午各跑了一趟上午回來時GPS軌跡居然被我弄丟了只得下午再跑一趟不囉嗦了PO上航跡圖與照片與各位說明一下↓備妥GPS↓由華江橋開始出發↓基本上樓主所貼的機車、單車共用新車道,僅僅是由大漢橋←→四汴頭抽水站這段而已,但有分隔護欄,全段GPS量測約2.4km,而且此段機車道尚未開放使用,加上大漢橋旁的機車引道也還沒完成鋪設,爛泥一堆(請參考下二張圖),所以73樓Red4623兄提到...機車道啟用日期2007/06/14是不正確的,小弟常於此段騎乘,並不是很久沒來,事實上這段區域有些地方有2條單車道,甚至3條單車道,由下圖可看出端倪,航跡藍色為去程新車道航跡,黃色為回程舊車道航跡,怕危險的車友請自由選擇下圖是大漢橋引道開始↓大漢橋至新海橋段機車道尚未鋪上柏油路面,但分隔護欄頗高,還不致發生危險↓單車道不夠寬嗎?原來危險不是來自機車,而是單車自己本身啊,明明都已經標示了,還是我行我素↓新海橋至四汴頭抽水站機車道已鋪上柏油路面,分隔護欄一樣頗高↓單車道不夠寬嗎?路磚不好嗎?柏油路面還是濕的耶!↓遵守秩序的歐吉桑靠邊行走,可以由比例判斷單車道寬度↓四汴頭抽水站前路邊還在施工↓這就是樓主所貼的四汴頭抽水站橋樑,嚴格來說必須經過2座橋樑,中間有緩衝區,以下為第1座橋樑↓中間有緩衝區,因未完工,所以單車道上的鐵欄杆尚未拆除↓緩衝區出來為第2座橋樑↓過了第2座橋樑,機車道與單車道便分道揚鑣↓這是過四汴頭抽水站往浮洲橋的單車道了,沒多久小弟便由折返↓回程往新海橋的舊車道,單車道真不夠用嗎?已經3條了哩,我是比較希望政府把錢花在刀口上↓靠河邊比較窄,且雜草叢生,結果於大榕樹下發現有人居然把這當作高爾夫球練習場,拿著1號鐵桿砲擊,不死人才怪,當下向高灘地臨時辦公室檢舉以上是我探勘的結果針對四汴頭抽水站的橋樑小弟的觀察是覺得多點禮讓根本就不是問題版上有車友反映橋樑太小可以擴建啊或再建1座便橋但小弟一路再騎向碧潭發現每座抽水站沒有一個有平行的2座橋不知是否抽水站排放口施工規範的限制還是其他原因猜想如果可以的話早就建了可能也不是我這外行想得透
現在在這兒冷淡的社會.需要的就是要樓主這種熱心的人..我想當有人遇困難時是很無助的..需要幫忙的人就像是遇到冬天裡的太陽..對你的感激也一定是盡在不言中的..希望各位普羅大眾能引以效法..一起改變社會風氣吧!!
hatchet wrote:我常從北投騎到土城上...(恕刪) 也許以前該段是以行人通行為優先考量以能快速排水為訴求以前小弟設計臨河濱或公共休閒使用的案子評審委員都會提出要用透水材一方面美觀(美其名為生態),另一方面藉以區隔車輛與行人動線透水磚適用於低承載環境通常因為環境維護的施工車輛進入而造成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