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硬騎風櫃嘴上坡 軟腳求警載回

覺得那位高中生,在那種情況下,這樣的判斷,這樣的處理方式,完全沒問題的大大,是否意味他第二次騎,第三次騎,遇到同樣的狀況,也可以如此打110,CALL警車過來載?您們覺得是的話,OK!我認輸了,真的徹底顛覆我數十年來的觀念了,我投降!
A辣愛怕跑 wrote:
覺得那位高中生,在...(恕刪)

是否該找警方求救...是看情況是否緊急而定!

而非,熟不熟路況或騎過的次數.

不然在自家門口出意外,那些不自救或搭小黃,
反而第一時間呼叫119/110的都該被罵白目嗎?
A辣愛怕跑 wrote:
覺得那位高中生,在那種情況下,這樣的判斷,這樣的處理方式,完全沒問題的大大,是否意味他第二次騎,第三次騎,遇到同樣的狀況,也可以如此打110,CALL警車過來載?您們覺得是的話,OK!我認輸了,真的徹底顛覆我數十年來的觀念了,我投降!

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教訓。像我也有騎車被冷到的經驗,所以下次去就會帶風衣和充足的補給,第二次走相同的路就不會遇到一樣的問題。

看那位同學的回覆,覺得他不是笨蛋,這次是有學到教訓,應該不會有第二次了。

最後,不知道你認為的那種情況下是怎麼的情況? 是很輕鬆愉快,那位同學只想偷懶的情況嗎? 完全相反,是只要時間一久,就有可能出人命的情況,這種情況還不報警,那才真是輸了!!
敗家不歸路, 越走越恐怖
同樣情況搞不好是第三次了,對他來說當然每次都很緊急,只是這次剛好有被報出來
A辣愛怕跑 wrote:
覺得那位高中生,在...(恕刪)

您又從何處判斷他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這種行為?

如果不是這個時候騎過這個路他又如何知道這時山上這麼冷

我曾經九月上大雪山內部隊的雷達站工作,上去前也知道山上一定比較冷,所以就多帶了件普通外套。結果上面冷到穿了外套還在發抖,三個35歲左右的壯年人只好向阿兵哥借軍用外套,一個18歲的年輕人你要如何去苛求他去為自己的無知丟了性命
你沒聽懂我意思,我是說同樣情形他同樣處理方式,如果是第一次,許多人護航成這樣,那假設同樣情況他已經發生第三次了,但只有第三次才被報出來,你們都以為是第一次,而這樣護航他
TONY1978 wrote:
其實這篇就是鍵盤車手寫照
滿口咬社會資源指責當事人
真正爬過山的才知道在山上前後都是爬坡,
但體力已經枯竭的無助感


真的嗎?
很多都是有在騎車的人,一種運動從事久了,經驗多了,通常是越來越保守

大嬸我是沒騎過P字路啦,混久以前,
只有在陽明山盛產橘子的時節完成O字路(文大-金山-萬里-風櫃嘴-菁山路-文大)
騎過塔塔加只進補給站才有落地

因為很保守,所以不敢騎車上武嶺

爬坡有多苦喔?風櫃嘴山上有多冷呀?
兩年沒騎車,這個冬天第一次騎車就想硬上風櫃嘴,龜上去花了我55分,不甘心哪!
下次在有支援車的情況下(上風櫃嘴還要老公開支援車,真是弱到不要臉了!),想來拼個40幾分......爆掉了!
跳下車噁心亂吐,大喊我不騎了!然後上了支援車後,一整個懶到沒有任何志氣(其實是心理因素大於生理因素)

唉......就是因為是過來人,才希望這位同學騎車要自知實力,
大嬸可以不要臉的要求自家支援車隨行,
同學又是獨行,很多保守的人早就退了,他卻把自己逼到絕境才出此下策
再說一次,運動不是四肢發達就好了,頭腦一點都不能簡單,有勇無謀很悲慘的!

如果因為一次的悲慘事件導致以後再也不騎車了,還不如一開始就穩紮穩打,小心騎得萬年車啊!

寫了很多,只是希望還沒幹過蠢事的小朋友,
能先吸取別人的教訓,自己先想好backup plan(登山前也要先擬撤退路線啊~)
凡事要幫自己留後路,人生總有意外(對沒準備好的人,其實這也是意料之外),麻煩別人也是沒辦法的事,
但事情被爆,就要實際去執行,要怎樣做才能讓自己更好!

A辣愛怕跑 wrote:
你沒聽懂我意思,我是說同樣情形他同樣處理方式,如果是第一次,許多人護航成這樣,那假設同樣情況他已經發生第三次了,但只有第三次才被報出來,你們都以為是第一次,而這樣護航他

你這個邏輯很奇怪,為什麼一定要指明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不是第一次,警察一定向記者報怨,而且記者更不會放過火上加油的機會,那當然大家一定會一面倒的罵。所以就是因為第一次才會幫這位同學講話,不然第二次或第三次才爆,那何必幫這種沒志氣的傢伙說話?
敗家不歸路, 越走越恐怖
Jonry wrote:
你這個邏輯很奇怪,為什麼一定要指明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不是第一次,警察一定向記者報怨,而且記者更不會放過火上加油的機會,那當然大家一定會一面倒的罵。所以就是因為第一次才會幫這位同學講話,不然第二次或第三次才爆,那何必幫這種沒志氣的傢伙說話?
,...(恕刪)


警察不一定要把過往的事講出來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為什麼一定會講以前

就報導來看,”這種情況”(出發前沒有準備充足,山上下雨,風很冷,騎到腿軟), “這種判斷與處理方式”(call警車來載),並沒有提到是他的第幾次,大家都把這件事當他是第一次遇到來討論,他的判斷正確,可以原諒,您們認為如果他第二次.第三次遇到這種情形,早就有萬全的準備,不會發生call警車的事件,如果第二次.第三次出發前還是跟第一次一樣沒有萬全的準備,就真的該鞭了,但要知道,就報導來看沒有說他是第幾次遇到”這種情況”大家的討論都已經設定為他是第一次遇到的基礎上在討論,假設他是第二次第三次遇到”這種情況”,他依舊是“這種判斷與處理方式”,但大家都自然的當作是第一次,本來他應該被鞭的,結果大家是護航他,你懂這意思嗎?

更甚者,假設,只是假設,他一周前曾經騎過烏來,也是騎不上去,call警車來載,只是沒被報導出來,現在他發生這次風櫃嘴事件,大家認為,嗯..不錯,他的判斷處理方式正確(大家不曉得他一周前的烏來事件喔).....您覺得如何?


好吧,我講白一點
大家認為他是初犯,遇到這種情形,作出這樣的判斷處理方式,是正確的,是可以原諒的,如果第二次再遇到這種情形,作出這樣的判斷處理方式,就是累犯,明知故犯,是不可原諒的
但重點根本不在第一次、第二次,重點在於遇到這種情形,作出這樣的判斷處理方式,根本就是錯誤的
我要表達的意思是,我的標準始終如一,這種判斷處理方式本來就是錯的,而你們標準不一,第一次是正確的,第二次則不可原諒

按照你們的邏輯,我只要去騎山路,事前沒有準備,在山上遇到下大雨,刮大風,我腿軟騎不動,於是我call警車來載人+車,這樣的行為,是判斷正確的,是可以受到讚揚的,我第二次騎山路(這山路也許是同一條,也許不是同一條),我依舊沒有萬全的準備,在山上遇到下大雨,刮大風,我腿軟騎不動,於是我又call警車來載人+車,我只要隱藏我第一次的那次事件,或是我第一次事件沒有被報出來,其實,我的第二次行為,是會受到肯定、讚揚,人人都說,嗯,不錯,他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但真相是什麼?真相是我沒記取教訓,真相是我臉皮夠厚請警車來載,而表相是什麼?表相則是,在01論壇,眾多網友稱讚:嗯~不錯,這車友很聰明,在這種惡劣的氣候下,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值得鼓勵,"請問還有什麼問題嗎?"
使犯錯者改過,寬恕比批評更有效~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