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要不要戴安全帽是自己的事,能不能不要再在那邊詛咒別人?

小弟的女王從事醫護工作~這陣子聽女王說:我有一位同事在腦神經科工作~她說腳踏車是他們的第二春
自從政府規定騎機車要帶安全帽的法律後~工作量大減!!這陣子騎腳踏車的人變多了~工作量也變多了!!
帶不帶是自己的事~我不認識你(妳)!要帶不帶隨便你(妳)~至於我的親戚朋友我都會提醒他們要記得帶!!
歡迎參觀我的xuite網路日誌 http://blog.xuite.net/tommy671122/Blog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3&t=1080687
vc12121212 wrote:
如果樓主的論點成立,那騎機車為何立法需戴安全帽?
為何汽機車需有強制責任險?
人很難只為了自己而活,人無法脫離群體的生活~
(恕刪)


我真的很想知道
強制汽機車責任險的來龍去脈..
小時候只知道 有個媽媽上了一次電視說什麼他兒子因為被撞過世後
沒多久就開始強制險
然後就一大堆壽險人員開始推銷強制險了

Gabriel628 wrote:
這有篇由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4-95年間委託台北醫學大學進行自行車事故傷害之探討與防治對策的研究新聞報導
其內容有關騎單車配帶安全帽的重點如下:
(恕刪)

這篇的標題不是在強調
車道未分流 單車通勤事故多嗎?

如果根據他的建議內容
但肉包鐵的自行車,遭受強力撞擊時,就算保護住頭部,也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身體傷害。
那請廠商趕快研發碳纖維的盔甲吧

我必須再次強調...
戴安全帽出事情跟不戴安全帽出事情 未收取費用的活動中,隊長是沒有任何法律上責任的
可是 安全帽 對安全加分效果是有的


yuan1980 wrote:
真的要用這個角度解釋...(恕刪)

太棒了
真是精湛的言論阿

kebin wrote:
請看第15頁(編號1...(恕刪)

剛看到了 感恩


taiwanakai wrote:
生命只有一次 且無常...(恕刪)

嗯 剛看了的疑問是
頭張照片的小白車主發生車禍
第二張有待安全帽的是 小黑車主
小白車主沒戴安全帽....
那...為何有提到安全帽有裂痕?
是我看錯了嗎

邪爸爸 wrote:
大家可以去查一下.....(恕刪)

有的,有從高空2米以上掉下頭部受傷致死的案例
-------------------------------------------------------
題外話...看了這麼久文章 終於看到16頁了
-------------------------------------------------------


tzou wrote:
這個連這些裝備都沒錄...(恕刪)


您引言的那影片是剛好...剛好有麥克風收音....
不想帶,沒人可以管你,但是請低調一點,不用在01上倡導"不帶是自由的觀念"。
你說的沒錯,撞到很多地方都會死,幹麻不穿盔甲出門。
重點是,死亡率最高的是頭部撞擊,當它可以避免很多家庭破碎時,我寧可選擇當被人撻伐的正義魔人。
我也祝福你,不戴安全帽,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諸事皆吉。
小平頭猛男 wrote:
我真的很想知道強制汽...(恕刪)


請看第15頁(編號141),我的發言。
簡單來說就是商業考量嘛 可以促進安全帽工業發展
用立法及輿論的手段來教育大眾(洗腦)
>> 不戴安全帽是一種可恥又犯罪的行為,損己又害人, 大家要來共同譴責這些人, "詛咒是為你好啊"
(現在的機車安全帽情況不就是這樣)

再過來就可以推自行車強制險及第三責任險
然後再立法要裝前後燈,後照鏡....... 不然比照公共危險罪起訴

嗯! 商機真是無限,群眾真是好騙
還沒討論完,爆米花不夠吃了,再去買一包
可以請問一下
有沒有大大戴單車安全帽摔車整個飛出去撞到頭還沒事的?
如果跟機車一樣被撞的摔法還ok的話~
我願意花錢去買
時速30~50跟機車一樣了吧
被撞不是倒就是飛

某次騎到淡水看到一個弟仔帶2/3機車安全帽
怎麼看都比單車的安全多了
solargo wrote:
這個死傷率是常識吧?人的哪些部位是要害連這個都不知道還學人家來打嘴砲?這種東西還要人家提供數據?你律師啊?詭辯也沒個創意。

人的頭部本來就非常脆弱,因為根本沒有什麼緩衝的空間。身體能夠吸收的衝擊力就多很多。不信的話去擂台跟拳擊手打看看就知道為什麼要一拳ko對方都是瞄準頭部。同等的力量攻擊身軀效果卻很小。

算了,你擺明也是不想學習的人。我也沒興趣浪費時間教育你。


要表達意見可以客氣一點不用如此尖酸刻薄
不然拿你的話回給你就會變成這樣
看來你真的非常沒知識,人的哪些部位是要害連這個都不知道還學人家來打嘴砲?
這種東西不提供數據還敢拿來說嘴?你說了就算啊?詭辯也沒個創意。

人的頭部很脆弱可能沒錯,但你有跟其它地方比過嗎?
拳擊手也有專門攻擊身體以達到內臟受損的你知道?
身體能承受比較多衝擊力是因為肌肉可以鍛鍊
但我相信一般人如你我一定沒有特別去針對內臟附近的肌肉鍛鍊

你想不想學我不知道,但我願意花時間教育你
  • 4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