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高雄市、台北市區腳踏車道超級比一比(2009)


海之子 wrote:



這禮拜一沒有休...(恕刪)


開版主前面說台北市是彈丸之地,現在又要用人口密度全台之冠的情況來分均道路使用率..

這一點真的不知道他在想啥..



chin11072002 wrote:
因此徵詢了版上是否有台北市議員車友,透過市議會質詢幫行政執行單位解套好讓行政單位依據民意更改[每輛汽車享有道路面積]改為[每人享有道路面積]當作評比項目。...(恕刪)


幫你備份一下, 免的你偷改, 哈哈
讓看的懂得網友了解一下這個論述有多好笑
看到這種無聊的文就知道選舉又要來了,
自行車運動是台灣少數不受政治影響的全民運動,
不過選舉一到, 免不了還是會被用來挑撥利用一下.

台灣的自行車道設施都還不錯,而且也一直在進步,
各地環境、人口、文化各有不同, 怎能一概而論呢?
如果不是幾年前淡水八里河濱自行車道的開通,
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買了上萬元車的投入單車運動呢?

我也真無聊, 這種無聊的文我也回.
讓它沉了吧 ~
看了這麼多,...真是有些煩了

不知道版主是裝傻,不懂還是喜歡硬掰

為什麼每個人說的,你都說是錯的呢?你說台文,我們不是尊重了嗎?你說的那些什麼韓國歷史,有人反駁嗎?

那為什麼全世界只能有你對,其他人"一定"是錯的?

我不懂

其實只要專心地,只單單針對台北市的缺失提出檢討,只要是對的,大家都會支持,然後版主也會贏得專重與敬重

可是不懂版主...為什麼就是不肯這樣作!

感覺好像這樣作會違反它的信仰一樣

我後來看了版主其他的文章,也是同樣的下場

原來這根本不是在說專業問題

搞半天是............

信仰問題 !

算了.....

讓它沈了吧



寫自己的故事,笑跟淚都是需要的而且每年冬天都會過去春天都會來~
1. 板主常用數據引用一些事情,可見您可能受過高等(研究所以上)的學術訓練,
這種以量化資料做為分析的依據,固然可以凸顯若干政府施政上的優缺點,
然而市民生活是一種體驗、歷程,
換句話說,如果能夠身補充和加強"質"的分析,
同時兼具量化和質化來看待事情,相信結論是會比較客觀的。

2. 關於都市的交通規劃,感受最深的還是市民,
公車專用道啟用之後,我想初期抱怨的都是汽車的用路人,
但是您知道搭公車的民眾與機車騎士是多麼地歡迎,
您一直在指敦化、仁愛兩路段,
如果您能親身體驗,長期搭乘行經該路段的公車專用道,
您就會知道他的好處了。

3. 這一、二年來自行車的風行,導致政府有些建設還來不及做,但是做總比沒做好,
如果您五、六年前假日去河濱自行車道,就會發現根本不像現在人山人海的,
我們身為市民當然希望市區的自行車道能夠更臻完善,
但是如果有損及其它用路人的權益,可就不是我們的初衷了,
我相信每個用路族群——汽車、機車、自行車、行人都有他的"大頭症",
都是以自己的權益為優先,誰不想有自己的專用道,
甚至行人都希望有電動輸送帶,站在上面不用走就可以前進,
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人車分流甚至不同車種分流應該才是最安全的做法吧。

4. 不妨多利用不同的運輸工具到處去走走,體驗一下一般市民的日常作息,
您會發現您的一些問題根本就算不上是什麼,條件更差的比比皆是,
我想這些是數據所看不到的。
chin11072002 wrote:
樓主是否有過去高雄的...(恕刪)



中山一路、二路 6線道+路肩 少了什麼? 路邊停車格吧!
全長2公里(大概吧)然後4線道到小港機場

高雄不只中山路一條路,中正、民族、中華全是4線道+分隔島的路
與中山路交會的路也蠻多的,單車道、無障礙空間?想像的就是有無窮的魅力

"還是把台灣建設比較好的市區道路納入腳踏車路權的高雄市給正在學習的台北市參考啦"
"因台中市沒有自我定位腳踏車道系統在城市交通中的角色,無法跟台北、高雄做比較"
近年來高雄的美 有目共睹 親自的體會與參與更能了解
定點的感動,不代表全貌 親身的參與見證更有說服力
liu1120_3 wrote:
一點都不覺得把[每輛汽車享有道路面積]改為[每人享有道路面積]的意義在哪裡????...(恕刪)


這部分你自己去跟台北市政府詢問那些列管的四十項世界級首都評比項目對台北市政的指導能力。
ichirohiro wrote:
別人質疑你的時候, ...(恕刪)
陪你哈拉一下啦。

你還是去盯緊你的台北縣腳踏車道的施工品質,不要相台北市政在興建的敦化路與仁愛路腳踏車道的品質那樣坑坑洞洞、串連不順暢還有撞牆的。
bruce3469 wrote:
其實只要專心地,只單單針對台北市的缺失提出檢討...(恕刪)


我貼文很專心拿高雄市的成果給台北市參考。
就這麼簡單。

如果台北市一定要搞市區腳踏車道系統,
台北市仁愛路、敦化路可以縮減慢車道一線給人行道/腳踏車道使用。


tpc283 wrote:
台灣的自行車道設施都還不錯,而且也一直在進步...(恕刪)

我也相信這點。看台北市河濱腳踏車道某些路段經過多年的修改,品質還算不錯。雖然還有坑坑洞洞,串接不順與無理頭路線現象。

可是台北市搞了市區示範腳踏車道過馬路的腳踏車專用道把原來的斑馬線白線刨掉,留下坑坑洞洞路面,直接在旁邊烤漆畫線與標示為腳踏車道。且跟人行道上的腳踏車串接不順暢等缺失。

這樣的示範腳踏車道的品質是已經完工的路段。看到台北市政府在市區腳踏車道的品質是施工品質故意擺爛,跟剛完工的人行道與汽車道銜接處驗收完工後留下坑坑洞動情形一樣故意擺爛。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