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霸 wrote:每次在討論車子問題...(恕刪) 當然要把人的因素放進來啦,不然好好的一部車會自動駕駛?放在原地會自己移動發生危險?人就是駕駛任何交通工具的最大變數也是最大危險發生原因.............
海之霸 wrote:每次在討論車子問題時...(恕刪) 設計師在設計車子的時候當然會把一些人為的因子設計進去但是有些時候是"設計無法解決的"必須要使用者來克服你有看過有任何一種設計可以完完全全讓使用者滿意嗎
個人使用的感覺(我剛好各有一部以上):同一個人騎乘,小折是相對最危險的...其次是公路車,再來是登山車但我個人的經驗:騎小折摔過一次,手擦破皮(折疊機構失效,解體,好在速度5km/h),初次騎公路車因為不習慣卡踏,右小腿被大盤劃了雞爪般的傷口。騎登山車則是因路面坑洞,摔車造成鎖骨骨折,住院開刀....
唉!~~~~~~~~~~怎麼越來越復雜了呢?我就說過了,排除人&地型的問題嘛!就純討論卡打車。大冬瓜01 wrote:個人使用的感覺(我剛...(恕刪) 感謝大大親身使用的經驗!!!希望還有更多的大大把親身使用經驗分享!
biirumb wrote:請問各位大大:因小弟...(恕刪) 個人贊同~若排除人&地型~也就是說同一個人騎同一路線(一般道路,如風貴嘴、巴拉卡公路、東眼山、羅馬公路)危險度=小折>公路車>登山車每種腳踏車都有各自的設計取向小折=可以摺疊.攜帶方便公路車=因為齒比.速度快&車輕登山車=因為齒比.可以爬陡坡若以同一個人(腳力.體力.耐力相同)騎乘以上三種不同車型所得的數據也不盡相同~只不過現在是"人"把車混淆化了
海之霸 wrote:每次在討論車子問題時...(恕刪) 你說的這句""人"當然是建立在同一個人騎.不同人騎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句話加進來,根本都不用討論了"你說這句話有什麼意義嗎?這不是廢話嗎??車子難到跟人沒關係嗎??叫設計師回家吃自己那車子會自己生出來嗎?就事論事而已.下坡路段不管什麼車本來就是要放慢速度.小摺車先天的條件本來就會受車身結構的影響..何況不管是不是同一個人在騎乘.重點就是"人"去操控駕馭............................沒錯...小摺車先天因素本來就是比公路車和登山車差..就算大車騎乘下坡速度快.依然也有它的危險性..越小的車高速下坡穩定性越差也越危險.說明白的..超過它的穩定範圍就是會摔車..你說"人"是不是主要因素?不是硬要把人的問題扯進來..除非是機件故障問題或外力影響..不然你能解釋還有哪些是跟"人"扯不上關係的....不是說什麼都不能討論..一樣道理...這討論區也是人討論問題互相交流出來的..大家都不理會它.它會平白無故多了很多討論串嗎??????道理一樣只是討論的主題不同罷了..
biirumb wrote:並非認定小折的危險度...(恕刪) 嗯....我了解你的意思了...我的本意只是希望小摺車下坡速度放慢..別超過它的穩定範圍...沒有別的意思..純粹互相交流交換想法....
biirumb wrote:請問各位大大:因小弟...(恕刪) 就單車依結構性主要的差異有兩點...一是握持部份力臂長短...二是輪胎與接地面相對左右轉動阻力大小...相對幾何角度及相對組件的優劣暫不考慮...小摺/跑車/登山車...手握位置到支點(上車頭碗)的距離...小摺最遠力臂長...如同為光頭胎...那手把左右操控的靈敏度...以小摺最"活"...所以在騎乘上的適應期須要比較長的時間揣摩...在不熟或車種間交替騎的情況下...還是盡量簡單道路熟練後...在騎上比較複雜的路況...會是比較優的選項...
(純個人看法喔)個人覺得就危險性而言,應該是公路車>登山車>小折小徑車(平均狀況)理由:公路車車速快,大家都知道車愈快,突發狀況就愈難掌握,而上卡踏的人更不易反應。看到公路車的事故較多都來自於高速。登山車的事故都來自於下坡,而會比公路車安全是在於胎較寬。而小折車的話因為在公路及山路較少看到所以比例感覺較少大部分看到的都是在自行車道的擦撞。另外小折小徑車因車體結構的關係所以『沒有』座前橫桿,對於突發狀況發生時人較易從車上抽離不被絆住,這是個人認為比其它車種安全的另一個原因。所以對於反應較差的女生及新手們,小折車會比較安全一點。不過因車體結構本不及其它車種好,硬要高速或下坡的話,危險性會比其它車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