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思考「 重新設置我們的河岸自行車道」(颱風過後)

河川是給水走的,不是給人走的。在建設設施或道路之前都要以「是否阻礙水流通造成災害為前提來設」。

在河濱提高車道高度是會減少河道面積的,如果要這樣做,那應規劃兩旁的堤防高度增高為先。

黑豆0609 wrote:


對不起,這裡真的...(恕刪)

同意黑豆兄的說法,特別是看了不少痞子蔡的作品.......
但是我想,重點不應該只是標題的「 重新設置我們的河岸自行車道」,
而是「 重新設置我們自行車道的地點」,甚至於是給予尚未規劃
自行車道的地方縣市一些借鏡→ex.如果設在河濱會有什麼風險

01板上常有人反應我們的環境對自行車友並不夠尊重,
或是羨慕歐洲國家的自行車文化,

再看看某些車友認為改善環境的意見,
是"大頭"、"不惜福"...........

我真的只有
雖然小弟接下來的回覆會有點離題,但是還是必須再說一下

河濱公園的「路權」是屬於河川的,
不是專屬於「自行車」的、也不是專屬於「行人」的。
當河川暫時借給我們使用時,
請讓「自行車」與「行人」一起「共享」吧。
王建民 曹錦輝陳金鋒



河濱車道本來就是要給他淹的
目前這樣的車道回復的成本最低
大家忍耐一陣子就好
我比較喜歡騎在河邊的感覺
依照去年經驗
約10天才能完全清理乾淨
先由小山貓,把污泥推到旁邊
然後運走
再由灑水車清理
但無法完全清乾淨
等風乾後,大風一吹
還是會塵土飛揚
約20天才能恢復正常
只有忍耐
或往山路騎
7776DJ wrote:
騎車就騎車,不要把頭騎大了.............(恕刪)


說得真好
我們的河濱自行車道
一年也淹不了幾次水
大水過後
忍耐幾天將淤泥清掉就好了
別處處都只以騎車的角度來看事情
越騎頭真的會越大

mb1024 wrote:
河濱車道本來就是要給他淹的
目前這樣的車道回復的成本最低...(恕刪)


+1

這樓主腦子不知在想什麼...

1. 又不是小孩子辦家家酒...淤泥怎能用來當土堤! 作個土堤沒那麼簡單

2. 把每年的淤土一年年的堆在河邊!?
"河堤邊" 這河邊是指那個位置? 河邊有可能有位置讓你堆土堆個十年嗎?
公園不用維持嗎? 車道還有空間嗎?....就算有, 民眾能忍受這種風吹土揚十年嗎?

這十年內不會有颱風嗎?十年堆下來的土不會影响到行水嗎?
為了你的土堤車道, 河邊的居民卻要擔心淹水....

你還一直覺得你的想法沒問題!!!!

哧~金豪洨...

-----------

在我的想法,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每次颱風泥土淹沒後,挖土機就會把自行車道上的泥土挖置兩側堆放
這就是我們政府目前的清理方式

聽你在瞎扯~
 
如果是這樣清,那前個颱風的土在那裡?
只看過人家派堆土機,沒看到人家派土方車來載...
清理又不是一天就作完, 你有每天都在嗎?

真是以管窺天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to bluemzn

其實我並不是要我們政府,花很多預算去蓋這個土堤自行車道
我們只須在每次颱風或大雨淹沒自行車道後
將這些清理的土,集中清運到河堤邊,可能只須五到十年,這個士堤就會自然形成。


那個
大大可能沒考慮到排水的問題
有了土堆一定造成排水不良
所以這樣必須犧牲掉裡面就有的設施
因為每次下雨必淹水
可參考半年前的華江橋到市民大道的河堤

忘了哪次颱風將一堆泥沙衝到河堤便道
政府只將車道上的土堆剷到旁邊去
結果不管大小雨都會淹水
後來在車道和土堆中間挖凹槽
情況有稍稍改善
只是大雨的時候照樣淹
此路段在這一兩個月興建排水設施
效果......還沒看出來,因為施工完畢後就沒有下過比較大的雨了(這次應該不算)

所以........大大的方法似乎有修改的必要
另外,大雨之後土堆的泥土會往旁邊蔓延開來
清理.....又需要一番功夫了
我是水瓶子,請叫我瓶子,英文是叫不出來的啦,我什麼都沒掌握好,如今我能做的就是抓住騎單車的這快樂時光
.....這個主題的名稱就怪怪的了,「河岸自行車道」,河濱在現今的規劃是「休閒用」的,所以大家的回應也是正常的了,但我想這個主題應該確定一下其「自行車道」之定義了,是交通工具所使用?還是休閒用品所使用?
我比較不贊成繼續在河岸設置自行車道的,因河岸有其腹地之限制,會使車道寬度受到不少限制,且河濱是行人的休閒用地,所以我個人認為,要追求速度的話去道路上跟摩托車來個狂拚吧,還比較安全呢!
想想交通工具間「速差」所產生之問題吧,若大家常騎快,一群人保持相同的速度的話,比較安全,還是有人快,有人慢,比較安全?!
燃料稅啥時要隨油徵收?
樓主~~

一個構想的開始總是有許多漏洞的
但是就是因為這些構想
才會造就人類現在的文明
愛迪生跟愛因斯坦也都被當過笨蛋過
因為真正笨蛋永遠無法理解他們的想法

況且
這裡是亞洲
是華人圈
是台灣

眼光是看不遠的
走不出來的

永遠像勤奮的工蟻
爬在費洛蒙的軌跡上
你要這些工蟻往別的地方爬
他們只會迷路

猶如印度在婆羅門神腳下的階級
一輩子就是倒糞
你要他們坐辦公室
他們只會覺得與糞坑為伍才是他們的天職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