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加工技術的成熟加上大陸廉價勞工等等因素,使的近幾年碳纖維有了爆炸性的發展;加工技術的成熟,高性能的產品已容易取得,設計自由度高,造型可以千變萬化迎合消費者的想像,品質控制又能均勻一致,後加工方便適合大量生產,
運用中國的環境,大幅的降低成本,【碳纖維製作是一種勞力密集的工業,對環境又有想當程度的污染,製作人員也可能會因污染源而產生過敏反應】 消費者看到碳纖維立即聯想到輕量‧高科技‧航太工業,其視覺效果非常高,以致於消費者願意用高昂的價格購買,廠商因此能獲的極高的利益,所以幾乎所有的廠商現在都主推碳纖維的商品,也由於這個緣故自行車的售價一直攀升,1996年時,新台幣38000圓能買到一個95%都在義大利製造的自行車,性能上也相當的優異,現在同樣性能的自行車可能要到新台幣80000以上,而且有許多部份在大陸生產,在這個時代加工技術‧造車工藝‧電腦輔助設計,已經飛速的進步,幾乎想的到的物件都已經可以量產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消費者無法獲得合理價格的商品?而且價格不斷的創新高,我想消費者要負最大的責任。
3000圓的車與3萬元的車有相當大的差異
3萬元的車與20萬的車差異並不多,最大的差異或許是在虛榮吧
碳纖維、鋼、鋁、鈦、鈧、鎂……等材質哪一種比較好,其實沒有一個定論,
一個好的鋼管車騎起來性能也很優異,並不輸碳纖維【除了重量較重外】目前鋼車的紀錄為6.7KG,價格也不會太高同時又兼具美感與性能,但現在沒什麼人會選擇鋼製品。
一個自行車車架有價值的部份在於他幾何結構的設計與設計理念,而不是材質、重量與造型。
其實8000元的車架跟10萬元的車架的製造成本差不多,所謂的設計其實都已經被規範,廠商設計的產品
也大同小異不能超過規範,以T2─T3來說,我個人並不覺得有那樣的價值,能有那個價碼,也是消費者選擇的
,市場機制就是如此。
有個計時把廠商,設計了一個很棒的產品,詢問價位時,廠商回答說,3000就能賣了,但是現行市場同類型的商品,價位都要9000到一萬,所以價位不得不與市場同步,同樣的商品,賣3000元現在消費者會認為那是爛貨,有問題的,購買意願不佳,一切都是建立於是市場機制。

gary小河馬 wrote:
http://www...(恕刪)
樓主繼這篇之後又發表大作
不同之處
此篇論點 更加主觀
但~大同小異
會嗎~我覺得原本哪篇就很主觀咧~

ur0720 wrote:
...有人說︰老子有錢,只要不影響到別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個論點乍聽之下很有道理,如果是私下的行為這個論點是成立,但如果拿到公共論壇上討論,就會影響到他人。...(恕刪)
如果~("如果"的意思就是說,以下為假設情況)
老子有錢買5萬、10萬的小折專門騎河濱運動
行不行?
不行?為什麼?(為什麼不行?你說說看啊~你說說看啊~)
就因為我穿藍白拖配環法紀念車衣不搭嗎?
再說一遍~
老子有錢為什麼不能消費?
我騎車當然是私下的行為
難不成我會開記者會昭告天下說
暴發戶要騎車~快來看~嗎?
我要影響誰?
沒錢買車的人當然就沒錢買
難不成會有人去當卡奴來買車嗎?
就算是~那又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只是個有錢的暴發戶
(咳~以上純為假設情況,除非我大樂透頭彩獨得

原PO這麼熱血
是不是可以提出什麼高見讓大夥見識見識?
還是說原PO要去選立委然後致力於排富法案的推動
把沒能力騎上風櫃嘴又喜歡騎與實力不符高檔(高價)車的人加重稅負
騎T3買菜的歐巴桑,菜販肉商可以多收她10元、20元?
YA~中華民國萬萬稅~富人去死(這樣子可以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