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我好像…挑錯車了,跨高不夠如何補救?

玫瑰雲 wrote:
我好像…挑錯車了我是...(恕刪)

你買到的是kids bikes.
以東西方孩童的身高而言,kid指的是青少年(小六~國中)的身長.
162,也符合這個分類.

先看圖片

紅色線段是模擬踏板水平的位置,不會干涉到前輪.
黃色虛線是坐管角度與龍頭中心的相對關係.
水藍色線段是拉高坐墊位置後與龍頭中心的相關距離.
綠色指的是龍頭長度與仰角.

了解了這些部位的相對關係就可明白改變這些設定能得到的結果.
另一個會改變膝蓋干涉車把或騎乘姿勢的零件
就是車把手的上揚高度(直把.小燕把.甚至大燕把)都不同.

這些都關係到座艙設定與騎姿.
膝蓋無法打直(事實上仍有角度,不是筆直的)
整車的設定需以可自然舒適且可最佳效率出力為原則.
停車時若需勉強掂腳,那就直接下車停等.
車架上管打那個折就是避免雙腳著地時”卡蛋”.
要愛護小動物啦!
通常龍頭與座高只能約十公分小改,適合自己的車架才是重點!...換車吧,整車騎起來姿勢不對,運動變傷身.
玫瑰雲 wrote:
因為他說我的跨高是65公分

官網標示XS上管高度65公分,你站立時剛好碰到跨下,不算太小台
除非你是買到童車款...

我將自己的兩台車 GIANT IGANA 26吋 輪胎 26X1.5 與 RURUI 26吋 輪胎 26X 1.75 ,將 1.車架外觀 2. 膝蓋上抬後與把手的距離 3.停車時腳尖著地圖片, 拍照後讓您參考一下。



RURUI 車架 17吋



RURUI 車 當膝蓋往上抬起最高位置時 與 自行車把手的相關位置圖



GIANT 車架 19 吋 外觀上兩車明顯 車架差異很大,

但是透過 1. RURUI 坐管更換較長的形式,將座椅位置往後往上移動, 來配合我 180 cm 的身高 與體型 2.將龍頭 原先往上抬升角度 顛倒反裝,變成圖片上 水平伸直 與 往下,讓 把手位置 從 上面與裡面位置,透過 龍頭顛倒反裝,把手位置 得以 往外與往下 位置移動。來增加 車是座艙 空間加長,來配合我的身高。

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我希望讓我的騎車姿勢可以稍微向前傾,雙手搭在把手時,脊椎骨能夠保持一直線 ( 山女魚 騎車法) 這樣子騎車法,可以讓我 在單趟約 50 公里的來回騎車到東勢回來後,身體比較不會疲倦,腿部與腰部壓力減輕。



GIANT 車 當膝蓋往上抬起最高位置時 與 自行車把手的相關位置圖,與 RURUI 相比較,GIANT 的相關距離更遠一些,更從容一些騎車



這張圖是右腳膝蓋抬起,左腳腳尖抵地的姿勢,一般的座椅高度都會調整到這個位置。不是整個腳掌著地,而是只有腳尖抵地。這樣騎車時才不會因為座椅太低,腿部肌肉無法發力,容易疲倦。

騎車時要特別注意一點,騎車時是用兩個腳掌前 1/3 位置與踏板接觸,也就是用這 1/3 的位置發力於踏板,這樣的出力會較大。如果這樣說還不清楚,去網路上查一下自行車卡鞋在鞋底位置的卡住機構。騎自行車不是用整個腳掌施力於踏板,這樣會力量會分散掉,較沒有力量。

兩台車經由這樣的修改後,都可以長途騎車,低速轉彎 RURUI 把手也不會碰觸到膝蓋位置, 算是解決一個車架較小的問題。兩台車就輪流騎,也沒什麼特別喜愛的,有在騎車達到運動效果比較重要。

我會建議您去注意龍頭位置,因為我發現您買的車圖片上 龍頭 很短 ( 我的 GIANT 龍頭 全長 134mm),應該是有空間可以 增長 來改善您目前車是座艙空間短小的問題。

希望透過這樣的圖片介紹與說明能讓您更知道該怎麼去嘹解自己的車,知道人與車的關係該如何相搭配才會比較好相處,才能發揮 人與車 相加 的潛力。
>我忘了問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我今天騎這台,停下時,腳要很墊,才能踩到地面,
>如果座管加高到我膝蓋不會彎曲的程度,那停下時腳應該不可能碰到地面怎麼辦,這也
>是車架太小的緣故嗎?

拉高座管,停車踩不到地...買雙鞋底較厚的鞋子試試,現在很多運動休閒類,甚至涼鞋,都至少
墊高3-5公分左右.(鞋尖/鞋跟的墊高程度,或有所差異)

增加3-5公分,也許從腳尖勉強踩到地,變成前腳掌能踩到地.


--------------
座管能拉多高有安全值,廉價座管有時會沒標示刻度,一般大概耍留5-10公分左右吧.

樓主照片裡的座管可能已經拉到極限了,要買更長的座管或許不太容易.

其實樓主的身高應該買過往流行的26吋車架,..大約26吋-S適合155~170身高.

如今逐漸成為主流的27,5吋車架,是因應新生代愈長愈髙.很多國高中就170以上.
還行吧

看看人家bmx才多大一台還不是照騎

不過拉到最高才56這個是童車吧?

ubike拉到最高都快90了吧?

要不你坐墊往後調或者看是弄個往後曲的坐桿?

如果能換車你就看著換一台吧

或者看有沒有認識的小朋友直接送車行了
jcchiou wrote:
腳墊不到, 不是車太大, 而是輪子太大.
身高不高, 選傳統26吋比較合適.


對於輪子太大這個問題,個人是覺得應該沒什麼差別,幾乎沒差,因為我曾經在 RURUI 這個 17 吋車架上安裝 700 X23C 輪胎,700C 是 29 吋的輪胎,但因為輪胎是有高度的,所以 700X23C 輪胎 與 26X 1.75輪胎的高度差很小,就這樣混著使用也沒什麼問題。



這個是 26X1.75輪胎



這個是 700X23C輪胎

兩種輪胎比較起來,700X23C 輪胎是比較大一些 ( 可以比較 後輪胎上面的雨遮黑色塑膠片固定在車架的鐵片 到 後輪胎 的距離 ),但是差距很小。我也從來不會因為換了 29吋的 700X23C輪胎 而腳尖採不到地面。前輪也不會因更換29吋輪胎 700X23C 輪胎變大會去碰觸到膝蓋 。

這台車會使用 26X1.75輪胎,只是因為我的 26吋輪胎有些多,一定要加緊努力的使用磨損掉,不然日子久了龜裂掉會覺得很可惜罷了。
p205jack

停車時如果腳踩不到地面,就將坐管高度降下來不就好了。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好討論的。個人想表達的意思是: 在車架範圍內的輪胎半徑變化在 2cm 內對操控感覺沒什麼影響罷了。

2024-05-19 7:28
jcchiou

Deleted

2024-05-19 8:57
玫瑰雲 wrote:
我好像…挑錯車了我是...(恕刪)


雖然登山車 沒公路車那麼吃尺寸

建議還是買合適的尺寸吧

才會有好的騎乘體驗
車架太大, 跨上去車架上管頂到下襠, 這種的就沒救了.

車架太小一般都有救, 你可以參考下圖.

# 很有前途的車手 御堂筋翔 的車



700x23c 輪胎圓周長 2096mm,26x1.75 輪胎圓周長 2023mm,700x23c 輪組半徑 334mm,26x1.75 輪組半徑 322mm,
因為將 輪組 固定在 車架上,所以輪組 只有 半徑高與地面相接觸。等於 計算 兩個不同 輪組 的半徑相差值 就知道兩個輪組與地面之間高度的變化值。

334-322=12mm,地面差距 1.2cm

人體的感受程度是個物理值,也就是 1.2 cm 的變化雖然可以感受的到,但是因為差距變化值太小,所以對地面的感覺會變得很模糊,習慣之後就沒感覺了。

我是不太認同差距會大於 5 cm,畢竟輪組的總高度會大於 5 cm,但是輪組是固定在車架上,所以對於地面的差距值也是減半 /2,2.5cm,

座椅覺得太高停下來踩不到地面就將坐管降下來就好,這個道理是任何人都知道的。輪組的對地面差距值 1.2cm 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我很遲鈍,感覺不出來。
jcchiou

deleted

2024-05-19 9:35
pc8801

實際上一堆小折的坐管就是長得不像話:話說緊急停車和腳踏地是兩回事,險象環生往往是你的反應不夠或者技術不行,並不會因為你能直接平踏到地就掛安全保證,技術反應不夠建議自己多練練,要不然別上路去自誤誤人

2024-05-19 19:50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