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同情樓主的遭遇! 我不是車行,也不是專家,但我本身有安裝過十幾條不同輪胎的經驗,容我在這邊事後諸葛一下:從側邊爆開,當然變數很多,但其中一項變數,我覺胎唇沒有確實咬上輪框內壁所引起.在裝無內胎輪胎時,我想很多人的經驗就是輪胎會有一些地方沒能完全撐開,胎唇咬不上框壁,以至於灌進去的空氣一直從該處漏出來.解決方法是加入補胎液,輪胎稍微轉動讓它接觸不同區域的輪框,然後用高壓氣打,希望能夠完全撐開. 但有時候也許是輪胎橡膠的問題,就真的是很難安裝完成,就是會有一小塊區域的胎唇咬不上去. 所以裝到後來火大了,乾脆就裝上內胎,整個過程就簡單多了.然而,如果你看Youtube教學,裝上內胎,灌飽氣後,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整整繞一圈看看有沒有任何地方有小間隙的 (整胎),那就是有可能胎唇仍然沒有完全撐開咬上框壁的地方. 大部分的輪胎在充氣過程你會聽到"爆"聲,那個就是胎唇被狠狠的撐開咬上去了. 但若仍然還有很小部分沒有咬上去,平常騎起來沒問題,但一旦高速或是轉彎時,那個地方就是引爆點,會從側面爆開.以上是我的事後諸葛,雖然很有可能,但說真的,沒有人能夠證實確切的原因. 這也就是樓主遭遇雖然令人同情,但要歸屬責任時,極難界定! 但無論如何,以後裝輪胎要特別小心,除了打飽氣壓以外,要確定目視檢查沒有任何外胎的小間隙!
linuschen1130 wrote:本人從來沒有在網路...(恕刪) 從技術層面來說這個輪胎的所使用的材料好了,他用最多的材料叫做「噱頭」,石墨烯很強沒錯,但是目前沒有任何廠商能夠將石墨烯長到巨觀尺寸,所以石墨烯的強度只能停留在奈米尺度。而且目前商業化石墨烯純度低,所以目前石墨烯在輪胎上的效果沒有普通炭黑好,你的輪胎爆胎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linuschen1130 wrote:在這次騎乘下坡在上述路段突然外胎從胎側邊炸開,非常大聲輪胎瞬間脫框 看照片應該是內胎炸了,外胎承受不住瞬間的壓力爆開後才脫框,而這除了內、外胎外還有框體、安裝以及下坡路煞車狀況的變數,而看內胎炸掉的照片又不太像是蛇咬或是刺到釘子,原po有檢查一下框體部分或是回想一下下坡時的煞車狀況嘛?
看起來非常像是換胎後沒整胎整好導致內胎有夾胎以至與胎唇磨擦拉扯使得內胎爆炸連帶炸開外胎側壁經驗中這條胎胎唇較硬的確比較難整胎整得好但不是做不到 要耐心而此胎側胎壁相較他牌也確實較薄些然而並沒有不堪到品質不良的程度
我曾經用過Vittoria Zaffiro,用了很短的里程,胎面都還像新的一樣,但是,有個地方開始變形。再也不用這個牌的車胎。很多人都被廣告洗腦,以為輕量又薄薄的一級胎會更快。你如果不是靠騎腳踏車吃飯,何必跟你的生命開玩笑。胎壓必須要跟體重成比率,不是通通打120 psi。我的體重56Kg,曾來沒有超過100psi胎壓。我們用輪胎,就是需要輪胎的空氣避震,不要腦裏一直想速度。我現在都用25或28 mm的車胎,比較安全。沒錯,工業產品都有product liability。但是你必須找個可靠的Failure Analysis的公司,國際出名律師去打官司,你有很深的口袋嗎?我想,算了吧,沒有生命危險已經很幸運了。這次就算是慘痛教訓,從此,改變你消費者心態,"安全第一"。我騎了三十年的公路車,才覺悟:"公路車根本不是好玩意兒"。改騎兩輪躺車。改天我們來比賽,你用Vittoria一級胎,我用很粗的28/32胎。我敢擔保我會比你快,騎長途,屁股蛋蛋不會痛,手不會痲。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87&t=5599873
violin2 wrote:我騎了三十年的公路車,才覺悟:"公路車根本不是好玩意兒"。改騎兩輪躺車。改天我們來比賽,你用Vittoria一級胎,我用很粗的28/32胎。我敢擔保我會比你快...(恕刪) 來上風櫃嘴,讓您5分鐘
htctransformer wrote:而且目前商業化石墨烯純度低,所以目前石墨烯在輪胎上的效果沒有普通炭黑好,你的輪胎爆胎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恕刪) 你自己都說了它只是噓頭,它只是把石墨烯混進一般橡膠,其他方面例如製作工藝跟別的gum wall tyre是沒分別的,所以不可能是石墨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