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騎獨輪車 off road 算不算是很厲害呀?

FILIPYANG wrote:
桃園有位阿丹國二小朋...(恕刪)

很不錯呦! 剛剛看到以為是小二, 國外的訓練建議是七歲後,
不過六歲也是可以的, 以16"比較剛好, 身高最好120以上來學更好,
國外小孩10歲, 12歲......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初學單輪車一個月的挑戰, 所以想學不嫌晚, 學一次終身受用,
不少都是三四十歲的來玩Muni(登山單輪車), 這樣更好, 再老一點就玩長距離.
年輕的耐摔, 玩Freestyle, Street或Trial(技術單輪車)最優.
配合雜技除了職業之外, 國外也有業餘玩的, 俺目前只會單輪車雙手丟三顆球(柳丁),
Muni以國人狀況, 一般建議24吋; 阿丹使用的是Street/Trial常用的20",
國外甚至建議用29"來Muni, 個人覺得24"最優; 26吋買兩用(越野/道路), 小小的越野還算可以.
20"就僅能玩場地或短短的距離.

Muni@Taiwan 登山單輪車基本技術(2)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Muni@Taiwan 登山單輪車基本技術(1)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Muni@Taiwan 登山單輪車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SUT
雪山單輪車之旅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騎過很長一段時間公路車騎長程感覺很輕鬆不會感覺體力上不行,當有次看到有人騎獨輪車真是感到厲害無比就下定決心買一台獨輪車,發覺獨輪車跟騎自行車真是有天大的差別,腳力要夠體力要好平衡桿更是重要,可能年紀大了大約學了五天才可以放雙手騎300公尺左右但是是非常的吃力,覺得騎自行車一小時等於騎獨輪車五分鐘,接觸獨輪車後才發覺獨輪車有無限的魅力跟騎自行車完全不同,騎自行車時感覺只是跟著一窩風的流行休閒而已,騎獨輪車發覺需要很強的毅力、耐力、信心、體力,獨輪車是越騎越想騎,越不會越想征服他,獨輪車是會越買越多台因為剛學時會買20吋來學習到了會騎就想騎長程的路,所以會想去買26吋的來騎長程,最後會想挑戰最高極限36吋,騎獨輪車最怕就是沒信心,只要信心夠一定學的會而且很快,大約學3個月後山路都不是問題,自由上下車、後退騎、騎樓梯都是很輕鬆的,我們是一群專門在騎獨輪車的有興趣可以來研究
呵~~這世界奇人異士真的很多,不知道有沒有人騎單輪車off-road還上卡踏的呢?
獨影 wrote:
騎過很長一段時間公路...(恕刪)

佩服大大的毅力
我曾經試玩了約半小時就宣告投降
可能是我的平衡感真的太差吧
而且年紀越大好像也越怕摔
所以學不起來
獨影 wrote:
騎過很長一段時間公路...(恕刪)

請問獨影, 是否有收到台灣單輪車玩家的信件?
是否可留下您的email?

36"我也訂了,輪圈double wall,聽說用13g的,hub應該是crmo,
長頸鹿也不錯玩,但我的長頸鹿駝背了,打算用seatpost植入校正,
相關影片可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5&t=904053&last=9909970

長頸鹿或公路可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875539&last=9544814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adam7 wrote:
而且年紀越大好像也越怕摔


國內記錄有60多歲開始學
女生是43歲學會

年紀是藉口
因為這位老爺爺(50歲學單輪車)都還比國內任何一位玩家猛...
http://tw.youtube.com/profile?user=ttt8699&view=videos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skyseazero wrote:
呵~~這世界奇人異士真的很多,不知道有沒有人騎單輪車off-road還上卡踏的呢?

卡踏是沒看過也沒聽說過,而且更危險,
不過也有"技術單輪車"(Trial),比較像泛稱的攀岩車,
不管是MTB/Trial一切都是從機車衍生過來的.
這是我的初體驗跳石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Unicycle的發展還有
1.煞車系統:讓下坡腳力可以休息,因為單輪車是直接驅動1:1的,煞車除了向後施力又要前轉並控制平衡,
雖然物理狀態很複雜,但學了就會.
2.變速系統:通常是內變速1:1.5,也就是腳踩一圈,輪轉一圈半,24"配上內變速後就跟36吋一樣了,但重心又不會增高,另外也有外變速定速系統,而內變速單單一棵hub要4萬元.
3.把手: 除了座鞍把手,長距離單輪車會有延伸的長把手和水壺架等.

Giraffe長頸鹿則是另外的系統,跟單車的鍊條驅動比較像,但沒有棘輪的單向性作動.
其他還有一些變形的單輪車,不過基本上還是以有座墊為主,
BC wheel算是類似的,但不若單輪車好學.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下階梯感覺會粉痛..粉痛...直接給他撞下去
上次在柴山,看到這位高手,嚇了一大跳,下山時就找不到他了,不知他有沒有登好漢亭成功,真的很好奇,如果他成功了,我們這些騎雙避登山車的,真要甘拜下風了,更好奇的是..............


他到底是怎麼下那些有落差的陡坡的.............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