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如雨後春筍之單車店.

同意利潤是合理的
但別人開店客源不絕 不代表每個人都可以
做生意有人賺就有人賠
保齡球熱潮時高級球一顆近萬 現在呢
之前同球隊兼老闆也是我好朋友
從開店賣高級球一顆可賺2顆
到熱潮過賺不到2張還免費鑽孔指導打球
店面+其他開銷還是讓他選擇結束營業
單車熱潮不知能維持多少



要開車店就要有個打算
跟據統計,6000元以上跟6000元以下的車是1:9
也就是說你會修到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賣場車.........XD
規格不符還要你自己土炮,如果不修,給白眼的話,還會被po上網


真的想分這大餅的話,還是上網賣賣零件就好,你都說約網拍的四折了.....那你就賣六折
來服務車友吧!!
handup wrote:
要開車店就要有個打算...(恕刪)


這位大大說的好阿!!
我個人感同身受說..
個人經驗是..如果你只看高單價商品的利潤就衝下去..我相信你應該撐不久..
畢竟..低價車的市場才是主流..高單價的車及商品畢竟是少數..
尤其又是在這個微利時代裡..(在這個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時代)..
我相信你沒有準備個百來萬做後盾..
你馬上就知道痛苦了..!!


錢少..就代表進貨少..進貨少就代表種類少..種類少就代表賣不多..賣不多就代表你是個小咖..你是小咖就代表有貨不一定要先給你..就算有貨給你..你賣完也就沒了..所以答案是沒賺頭..

錢多..代表的進貨多..進貨多就代表庫存多..庫存多就代表資金週轉多..資金周轉多...就代表業績壓力大..業績壓力大..就代表生活不快樂..生活不快樂..就代表....我已經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了
..
反正種歸一句話..開店..真的沒那麼容易..車店現在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但難保不會如蛋塔風潮一樣..熱潮一過..
都得回家喝西北風了..

自行車這種東西是不會消失..但並代表他的熱潮不會消失..我覺得這才是要切入的人所考量的..!!




開店要是那麼容易....那大家開店就好了....幹嘛要看人臉色領薪水呢??
你要開一間店....重點只有二樣....核心技術及資金....
這二樣缺一不可....

核心技術(修車、組裝及調校車子)的掌握與否代表著你能不能獨立讓這家店運作....
如果你的核心技術是掌握你請來的師傅的話....那你肯定是被吃的死死的....
因為這家店的生殺大全不是在你的手上....而是你在請來的師傅手上...

資金....要進第一批貨....通常廠商都會要求你要開現金票(也就是一星期以內的票)
如果你想讓你的店面裡有高、中、低這三種階級的車子....,再外加一些配件等等
那麼....你大概需要四十萬~五十萬吧!!
然後你和人家租店面....通常都會先要你繳清前三個月的租金....
最少最少也要壓二個月的租金當保證金....
再加上第一個月的人事、水電等基本開銷....你大概也要先有個八十萬在身上才能夠比較安心吧....

這還只是剛開始的入門條件....你要開始花費很多的時間與精力....
然後當你發現一整天只有三三二二的客人進來看一看又走出去....
晚上收店休息時....你打開錢櫃一看....今天進帳二仟元....
我告訴你....你就會開始冒冷汗了....
所以開店沒你想的那麼容易....別一窩蜂和大家搶進....
謝謝各位大大的意見回應.小弟虛心領教.我想小弟心裡有底了.....(文章中若有冒犯.勿見怪.謝謝).
M 型社會已來臨, 依據長尾理論, 大部份最後活的下去的可能是會修賣場車的師傅.
小弟覺得目前就單車業的歷史上,可能是最好的一段時期,因為就看來整體上不斷的對單車對有利。

首先就是能源問題:油價高漲造成都會區交通現象的改變,以前便利的捷運在前幾年還不能造成通勤族交通工具的改變,但這兩年油價上升,很多人已經在思考改使用大眾交通工具,在這全國最有人氣的單車版上,也早已有很多大大改變通勤方式,省了金錢多了健康。

再來就是整體環境的建構:目前各縣市不斷的在建構單車道,當然大部分是為了帶動觀光而設,目前租賃業已經受惠。但是如果整體性達到一個水準,長距離的通勤也許可行,可能又會帶起另一種方式的通勤潮。在市區內,以台北市而言,有些單車行人道已完成,雖然還是不夠友善,不過已經提供通勤的可行性。

由此而言買車的人一定增加,看版上大缺的小折系就知。

其實週邊相關也可以賺呀!目前,我看單車相關的書一本接一本的出,有些沒啥內容的照樣有人買。連gps的也好像賣的不錯。更別說假日河濱的小販們。
科科
四折價很正常吧
賣東西利潤本來就很高
你看麥當勞賣一個套餐一百多元
他成本不用40吧= =
反正你講了又有有錢人要來消毒囉
期待熱潮的退散 好處一 自以為是的爛單車店可以消失 好處二 到處都有不要的鳥車可以撿 就像當年大麥盯熱潮後 滿街大麥盯野狗一樣
單車店雖然很多, 就小弟之前買車挑店的經驗, 還是有些老闆蠻有遠見的, 積極規劃產品的定位和核心的競爭力, 同中求異, 因此也找到一些固定的客戶層, 才能維持開銷甚至於擴展生意.

賣東西是其次, 售後服務才是重點, 單車是高度個人化的運動工具, 非常依賴售後服務, 售後服務作得好, 客戶回來作二次, 三次......消費的機率提高.

而且, 買車之後消費購買的, 大都是利潤比例較高的零配件, 再加上客戶未來騎一段時間, 技術進階之後的昇級計畫, 才能源源不絕.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