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想詢問管胎的優勢?

因禍得福巧克力 wrote:
胎壓可打很高!路感...(恕刪)

破胎救援方便程度差多了

我用OPEN,有次在北宜快到石牌的三公里處炸胎
內胎報廢,外胎破了一個大約10元硬幣的超大破洞,而且破口極不規則,我把報廢的內胎切下一段約20CM,放在破口處堵住,換好新內胎然後把胎壓打40PSI,慢慢的龜回新店

管胎不可能做到這樣,米粒大小的洞差不多就是極限,再大些補胎劑就沒效了

因禍得福巧克力 wrote:
胎壓可打很高!路感...(恕刪)

管胎的高壓是給你用來黏胎,不是給你用來騎的
管胎爆胎真的無解,通常只能55688
open胎則當成常見的事情,摸摸鼻子喔一下換個內胎就繼續騎

身旁很多朋友都改無內胎系統了
同時有管胎的路感優勢,不幸爆胎就跟open胎一樣裝個內胎繼續騎
相較正在發展中的無內胎系統
管胎大概只剩下不用考慮後勤(有補給車)的職業車隊會採用吧
以C夾碳框的話,管胎框優勢就是重量比open框要輕,比較不會燒框
滾動阻力的話前陣子有看到文章,無內胎比較佔優勢

lolen0624 wrote:
管胎爆胎真的無解,...(恕刪)


管胎我破過三四次
漏風的速度比OPEN胎慢
都是騎完回家過一陣子才消風
有一次是隔天才發現

只有一次是破大洞碰的一聲加上洩氣聲
停下車來胎就扁了
用補胎劑也是補起來了繼續騎

lolen0624 wrote:
管胎大概只剩下不用考慮後勤(有補給車)的職業車隊會採用吧


管胎並不是只有職業隊在用
很多車店都還有在賣管胎丫
各家輪圈廠牌也都有出管胎框
難不成都是賣給職業隊?
管胎太棒了!!!!
網路上一堆道聽塗說


1. 補胎: 我都用事後補胎劑
第一次補胎看YOUTUBE上面的TUFO TYRE SEALANT教學一邊看一邊補30分鐘
第二次補胎5分鐘 (補好後打些氣...須等一下等補胎劑凝固..約10-15分鐘吧)
就像樓上一位大大講的
有小洞漏氣很慢...我前兩次破胎都是下次要騎才發現
騎管胎很容易破洞嗎??
我跟小犬參加超過15場以上百K活動
兩人合計里程超過16000~17000km (至少)
也才破三次爆兩次 (破的都是TUFO..爆的都是馬牌..下坡急煞車..請看第四點)



2. 爆胎 & 破洞
直接換新不用想
出門工具罐內就有一條管胎 (下圖水壺架上面的黑罐子)



破胎爆胎直接換 (破的回家補..爆的丟垃圾桶)
破的撕下~新的來裝上去~CO2一打~五分鐘內出發
(工具罐內有補胎劑..以防破兩次)
比起OPEN快很多 <---OPEN外胎拿下來有點難了~裝上去還要靠吃奶的力量..又容易夾到內胎再破

照片中的救護出來救下坡太快撞護欄的人
然後再有人騎太快過彎爆胎OPEN的
小犬下坡過彎看到有人蹲在路邊補胎..急殺車爆的 <--下坡慢慢騎...年輕人說不聽
我裝完了自己的還去救那個OPEN爆胎的


3. 管胎除膠
我前幾次都很用心除
後來懶惰了簡單除一除就好
買TUFO的TAPE必較不殘膠
一撕一整條起來~~頂多5%殘膠


4. 管胎品牌
我真心推薦TUFO 33 pro
網路一條不到900
超耐磨
小犬用馬牌2級胎
難裝又貴又不耐磨 (下坡急煞車就爆了)
我是假日車手~~耐磨的玩一玩就好




5. 胎壓
管胎胎壓一般必較高
TUFO上限160...但要配合體重 (馬牌&V牌有建議體重/胎壓表)
我體重76-80之間~~後輪都打130-140psi (前輪120-130psi)
高胎壓的好處就是不容易破
壓到小石子~常會聽到小石子彈開的聲音
平路130/爬坡打140psi
但胎壓太高路況不好的時候~~彈跳太多反而浪費了體力
試過同一條路打140 & 打160psi..160psi騎完好累


騎了管胎~~我回不去了
我絕對不會想去買傳統OPEN胎 (TUBELESS無內胎沒騎過不評論)



sogi93 wrote:
管胎太棒了!!!!...(恕刪)

S33pro我用過五條,沒有一條可以活到磨掛而沒被刺破
最慘曾經一次旅程中破四次
但是他有個好處
因為沒有內胎,所以使用補胎劑補胎不用擔心內胎沾黏
簡單的說這條胎優點就是便宜耐磨,打氣後真圓度很高,動態平衡優秀
,但是不耐刺,性能不好,滾動阻力大
後來用過Vittoria一級corsa,crono與入門rally,馬牌sprinter gatoskin後
打死也不會想碰Tufo s33pro
我犧牲掉換胎的便利性,就是希望他可以提供我最高的性能,還去花錢在一個入門練習胎就本末倒置了

怨念聚合體 wrote:
胎壓高低與接地面積沒有絕對關係
各家車胎設計不同,有自己的胎壓最佳設定
並沒有管胎能打到140PSI就比較好這種事
再說,OPEN胎也有可以打很高的,比如維多利亞額定胎壓上限145PSI

競賽方面哪個優勢,我不清楚
休閒方面可以確定是OPEN胎佔優勢,因為破胎處理較方便


OPEN胎 或許可以打到145psi

但 OPEN框大多撐不住這麼高壓啊

我以前用OPEN胎 胎壓打100~110psi

第一次上武嶺 沒想到胎壓的問題 到昆陽停車場的時候發現路感怎麼這麼清晰

覺得胎壓好像飽過頭了.... 有點怕爆胎,趕快洩掉一點點

現在用管胎.... 打120psi 天氣熱也好,上高山也好

它再怎麼漲,也不會漲到爆胎吧

或許 在沒有刺到的前提下 要讓它自爆的機會很低

但就是少了心理壓力

vul4 wrote:
S33pro我用過...(恕刪)


運氣的成份比較高吧
我的經驗就和你相反
一開始用S33跑了一年三四千公里都沒破過
後來想換換口味換了corsa一級胎
騎不到五次後輪就爆了
因為一條也不少錢就有補胎劑補
補完騎二次又爆就不補了
後輪換回舊的S33就一直騎到磨平沒再爆
倒是前輪的corsa一直沒事
個人覺得管胎的騎乘感受與效率真的很優秀。

首先是公路車的舒適度本來就不是主要的需求考量。

曾經騎百k活動爆胎,用事後補起來胎壓僅剩80,那個胎壓騎起來真的很像卡到陰,出力一直被吃掉,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真的苦不堪言。

個人也覺得框體重量差異不大,主要還是要框體強,出力才會直達路面,而管胎是能將出力準確傳達的胎種,高壓真的是必要手段。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