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merchiou wrote:幾百萬輛自行車的成本, 折舊, 管理費用,根本就是不可能盈利的模式. 在youtube上看過一個報導,說經營者看中的不只是租車費用,還有其背後的大數據,說這些大數據很值錢。意思好像交通部門或是特定營銷團隊會想透過這些租用單車的大數據來做一些分析,而單車出租運營商可以銷售這些大數據牟利。我也只是看那個報導說,不是很懂大數據值幾個錢。
anyne wrote:無站不叫進步,叫落...(恕刪) 你說日本“必須要停到專用的地區或位置才行”,不特別呀,摩拜單車也是要停到腳踏車停車區啊。身為使用者,日本或是PRC用哪個不影響我對制度的評價,更別說是貼人家落後或進步的標籤了。我在乎哪個可以更快的取車還車,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
tblakecn wrote:你說日本“必須要停到...(恕刪) 呵呵無惡意還是奉勸你多評估,我被拉去聽第一次那時候增資還未通過,就已經畫了一塊大餅,什麼註冊帳號超過2000萬人,還有美國跟那幾個國家連大陸超過2還是20億使用次數(正確數字忘記了),臺灣如果未確定通過敢集資嗎?還未通過就已經開始這表示?絕對有隱情,對上都那麼有自信了,以後投資客能如何?小心當然投資沒有絕對但是小心微妙對了還有一個人初次99每次扣1元,有的沒得,反正光第一次客戶這些預估有多少,而後什麼推動城市如何如何?簡單說就是創作故事,當然有故事才有機會,但是小心小心
tblakecn wrote:台北Youbike...(恕刪) 這是個好生意,連郭董都下海製造這種不能打氣的無變速共享單車,註冊就先收RMB200押金,一億人註冊就是兩百個億RMB的現金放口袋了,租金就隨便吧,其實這種單車也沒什麼地方可以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