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教]關於座椅高度VS龍頭高度

看來真的是fuji車手把有過低問題.小弟是騎08 fuji tahoe-v.
當初買的時候老闆還說不會有這問題,現在看來大概只能裝龍頭增高器了
看過許多車廠的原廠設定好像就是座墊高於龍頭耶!?

可以考慮使用高角度龍頭



龍頭增高器


可調式龍頭


圖片引用自十全購物網
騎實一般登山車以一般合身車架來調整椅子後
似乎都會龍頭低於椅子
請問一般大大都用這樣騎乘嗎
有爬過文章
好像最佳化是手把低於椅子4cm最佳
這樣能提踩踏出力
還是這數據是針對公路車而不是登山車
個人正想把手把條的比椅子低說
想問大家都如何調整呢
一般來說都是用龍頭增高器或是可調式龍頭居多,但追根究底還是設計上的問題,就算是捷安特標榜的『都會休閒車系列』仍然把手還是太低,這表示這些自行車都不是給我們『休閒』騎的,也表示廠商並不大重視『休閒』騎這一塊,用相同的產品在應付所有的需求。
真正解決的方案是在龍頭立管裁切時就要考慮高度的問題,而品牌車通常都犯了上述的毛病,要解決的方法就是組車而不是買品牌車,因為龍頭增高器或是可調式龍頭都有安全上的顧慮,問題還是得從根本解決。
JohnMCHuang wrote:
你拿FUJI的登山車做範例,還真是絕配哩~

小弟也是FUJI車主,跟其他FUJI車主在車店聊起都覺得FUJI車架把手好低~

我是裝了龍頭增高器啦~久了依舊會手酸,但是比不裝改善很多~

我185公分,坐墊的調整也是調到雙腿打直,坐墊還比把手高了一點點~

哈!舊文又浮上來了~

騎過公路車後,騎乘習慣改變,小弟登山車的龍頭增高器已經拆掉了。

騎乘時時常提醒自己,縮小腹,拱背用腰力,別把重量撐在手臂上,增高器就用不到啦~
不羈的靈魂,明天要去哪裡流浪?
TOPLIN wrote:
騎實一般登山車以一般...(恕刪)

應該不是公路車,公路車的最佳化
以我182cm的最佳化,競速是10~12公分
休閒騎是7~8公分,坐墊拉的高
代表風阻更低

個人是坐墊比龍頭高11cm
我的看法是,關於坐墊與龍頭高低的問題,國內現在好像有很多的迷思。坐墊與龍頭究竟應該調整在什麼樣的高度,我認為應該是取決於“你是準備要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騎乘的?”。一般你可以看到國內大多數騎登山車的車友都習慣將坐墊調得老高,然後騎車的時候整個人的姿勢是非常趴的。這是什麼樣的姿勢?這種姿勢是“有利於加速”的姿勢,趴低身子能夠降低風阻,讓腳能夠稍微打直一些是為了讓加速的時候更好出力,但這種姿勢卻會使得操控的靈敏性降低,而且長時間的騎乘會造成駕駛人許多部位的酸痛。至於什麼樣的情況之下你會需要採取這種非常低的姿勢,就是你是打算要訓練或者參加競速比賽的時候,這種姿勢最有利。但是,如果你根本不是為了像公路車一樣要比賽騎乘速度,這種坐墊很高、龍頭很低的姿勢根本不是登山車最佳的姿勢。不信的話你去下坡看看,你整個人的重心都會壓到車體的最前面,而且整個人的平衡是往前衝的,那樣的姿勢根本沒辦法作最有效的操控。或者,你只是想要休閒騎乘,只是想要輕鬆踩踏,享受騎乘單車的悠閒風情,那你更不應該採取這種坐墊高、龍頭低的姿勢,那只會讓你渾身不舒服。

重點是,現在國內很多很多車友騎登山車都喜歡採取坐墊高、龍頭低的原因,其實,說穿了只是為了“好看、有型”,一副很有架式的樣子而已,根本是把登山車當作公路車在騎,毫無實用性與必要性。

糟糕,我很像又要得罪許多人了。唉,就算被砲我也認了,麻煩輕一點就是。
登山車來說
把手與座墊高低差已0公分來設定
再依習慣來調整

其實都沒有一定的
騎車高低差還是要看車手本身的柔軟度來設定
數據只是給建議,讓我們可以先用標準來加以調整舒適。

以上小弟淺見
YMTGTR wrote:
我的看法是,關於坐墊...(恕刪)

看錯了...自刪
不過座椅低的設定騎法傷膝蓋機會很大, 還有踩踏的效率有差...個人經驗
Confucius say: You go to jail, bad boy
我同意你的說法

原先裝上龍頭增高器一年半後 , 總覺得腹部不好施力將上半身扥起

將龍頭降低後此種情況改善很多

就把登山車設定為最佳巡航踩踏的高度 , 濱海路段也能維持30以上的速度在踩

跟高龍頭時差很多 , 而且施力點分散手腕酸痛情況也改善了

但是下坡就很恐怖.....

而且那種高度踩起來很輕快 , 但抓平把頗憋扭....



所以隔周我就換公路車了.. 其實光看bb離地高度就大概能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