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a4b8 wrote:齒比還是重點;速度...(恕刪) 我用tcr的最輕齒比(仍要重踩)比登山車快2分鐘。想說登山車的更輕齒比(踏起來輕鬆多了)但多出一倍的車重量,這一消一長之間,是否有類似訓練效果
把關注焦點放在車重,不如放在肌肉負荷.車重了肌肉負荷就重,踩不動再放輕齒比,肌肉負荷回到原地,肌力肌肉量怎麼成長?假如騎輕一些的車去有效鍛練,良好營養,適切休息,穩定練習,能又重了一兩個齒比,肌肉負荷續加能力慢慢再成長.所以一般不特殊的車,不特殊的騎士,車重不是鍛練進步的主因.還是要聰明一點花點時間理解你要參加什麼活動,自己的長處短處,有沒有運動醫學相關知識能幫助自己建立訓練內容高負荷的訓練連續時間一路釘到底好?還是有所謂的高效率的練習內容?你要肌肉練出來,關節答不答應?韌帶答不答應?心臟答不答應?輕的公路車......也有很重的齒比.輕的單速車吃大山看來也比騎較重的登山車恐怖.穿重鞋就能練輕功的情節,讓它埋在小說裡.
未賽已三鐵 wrote:把關注焦點放在車重...(恕刪) 大大回的好專業 , 讚!!我簡單整理一下(加上些自己的話)1. 車重 / 齒比....等 交互影響下 , 每台車都會有屬於自己不同的調性除非能夠化成「功率」來參考 , 否則其實單純加重車重(爬不上去 只好用放輕齒比)對於「練車」來說往往是「錯誤的選擇」※不是不好的選擇喔,是錯誤的選擇2. 訓練是要把不同的訓練「單元」切割出來訓練迴轉速 、 有氧能力 、 心率承受程度 、 變速技巧 、 衝刺.....等 每個或大或小的技巧 不斷的錘鍊 再彙整出來騎車時確認自己最終結果有沒有變好回第一點:你想要的是爬坡快,卻選擇讓爬坡較慢的方式(節奏),就算真的腿力變強了,但是那樣的腿力不會是你想要的力量有兩種 肌力 跟 耐力 兩者是不同的3. 其實蠻建議去看些車隊訓練的網頁,蠻多大大有寫的你的疑問其實我有看過 , 可以試試看 google 「鄉民吉」
七龍珠 悟空背龜殼的比喻很好是我的話 會選擇8公斤的公路車 換26c胎接著上貨架擺重物來練車或者把水壺裡裝鐵砂增重(前提是水壺架要穩)這樣有兩個好處1.重心可調整2.重量可依照練習增減起碼我覺得比騎很重的車還科學一點不過說歸說 我自己也是騎26吋蟒蛇胎在市區練腿力(比較方便啦)
謝謝各位車友的分析及建議,讓我對自己目前的訓練模式有更多的了解。只不過,今早依舊騎重車慢爬,再登烘爐地,由於時間還早,下山後於是決定再加碼一趟(第一次這樣騎),沒想到第二次花的時間比第一次少(10秒),有些坡段以往要變到第9盤(飛輪最後一盤),近幾次掛到第七盤也能上去。不知這是不是<悟空背龜殼>的進步成果?
騎乘你要比賽的公路車來練習才是最實在的...LSD 訓練心肺耐力~~間歇訓練~~重齒訓練等方法。去健身房練一下身體強化阻力訓練...公路車技巧也很重要,爬坡的時候雙腿靠攏上管...肩膀上臂放鬆保持輕鬆的騎乘姿勢。迴轉速跟心跳保持好...剛開始騎公路車還不習慣常常用到28T,現在普遍上坡都用23T或者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