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騎off road登山小徑,
sram x7 44/32/22,11-32,全車14kg,
幾乎沒有爬不上去的坡。
後來小徑賣掉換了8.2kg的公路車,
sram rival 52/36,11-32,
原本小徑可以輕鬆爬的坡,公路車連山腰(一半)都騎不到!
看你的預算是沒有辦法買好的車,
如果可以借到公路車,建議先借來騎看看,
不然買了之後發現騎不動,那也只能像我一樣,多騎多練了。
就我買車之後爬文的了解,
你的需求是10kg以下的彎把公路車,材質不拘,
48/33的橢圓盤,11-36的飛輪,輕量輪圈,
有下山需求最好配個碟煞,但是金額恐怕....
水、前後車燈、車褲、手套、安全帽、保暖衣物、一定要,
其他車衣、備胎、挖胎棒、打氣筒、水壺、水壺架、碼表、車鎖、包包、風鏡...看個人,
我是沒有爆胎過,但是備胎、挖胎棒、打氣筒是有備無患。
車衣是減少風阻跟可以放補給,一般休閒運動根本不需要,
我近視,風鏡也不能戴。提供參考。
macgyver676 wrote:
終於~上星期去美利...(恕刪)
看來您好像住新竹,如果您住在新竹,
推薦您幾個漸進的路線,都是從家裡出發,
田寮坑到底,來回。
清泉原住民紀念館來回。
八五山到底,來回。
寶二水庫繞一圈,再從寶一水庫出來。
羅馬公路到羅浮,來回。
宇老觀景台來回。不會很難~
山上冷,禦寒配備一定要帶。
公路車跑得遠,維修裝備要準備。
如果有時間,登山車處理掉,換台公路車,
亦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可以認識更多的同好。
其他小建議,
車衣、車褲、手套、安全帽、護目鏡建議都要準備。
車衣有後口袋,可以放風衣、雨衣。
車褲有護墊,可以減緩疼痛感,手套亦然。
安全帽不用解釋。
護目鏡,汽機車可能會彈起飛砂走石,建議買一個保護眼睛。
至於防蟲、防太陽就免了,如果本身有戴眼鏡就用不買了。
一開始建議到車店挑選,避免尺寸不合,
買車褲建議穿著內褲試穿。
維修罐,基本的挖胎棒,打氣筒,備胎,
內胎有薄的,也有厚的,薄的可以塞兩條,厚的放一條就滿了,
買之前最好先看(問)一下,我兩種都有,因為我買了才知道。
至於更換,影音網站有很多教學,我也是這樣自學的,
換內外胎不難,比較難的是拆裝後輪,我每次都弄得兩手都是油。
水,不管是用水壺架裝,還是背包裝,出門一定要帶水。
手機,查看地圖用,或是記錄用,緊急聯絡用。
錢跟鑰匙,紙鈔、零錢、悠遊卡、提款卡、信用卡都算錢,
可以跟手機放在一起,或是放在維修罐。
車燈,如果會一大早天還沒有亮就出門,或是騎到天黑才回家,
一定要準備前、後車燈,下雨天、起大霧也有很好的安全作用。
剩下的就是騎乘技巧,建議多看書,再去聽車友的經驗,
如果沒有看書,每個車友說的又不一樣,聽起來會很茫然。
騎腳踏車有很多學問,
基本上騎車跟跑馬拉松一樣,要配速,還有踩踏的施力點,
坐姿,握姿,過彎,會車,如何又快、又安全,這些都要練習。
後續卡踏、卡鞋、碼表、輪組甚麼的升級,就看是否有需求了。
我是穿硬底鞋,giant牌的,約兩千,鞋子本身非常重。
我用手機app紀錄騎乘資訊,非專業訓練,應該不需要多功能碼表。
輪組,千萬不買板輪,跟爬坡沒關係,主要是受側風影響太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