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看了蒙古大夫,只得到復健療程6回,電療跟熱敷.......

再找更可靠醫生檢查前,我買了個LP-733護膝來試用!!
試騎約30公里,得到很奇怪的結果~~
騎乘中,原本是右膝會痛,現在變成左膝~~
但疼痛沒有過去那麼劇烈!
到住處時還可以將車扛上4樓!
過去會痛到幾乎無法爬樓梯,車子要用推的上樓.....

隔日,左右膝都會痛,但並不是太嚴重!
走路或是起立坐下都不會有過去那種痛且無法使力的情形~~
所以我估計,我買的護膝還是有些功效!
其次應該是踩踏姿勢的問題~~
我屬O型腿,自車買來後,雙腿算是平行的....(想擺脫我騎機車的台客風!

我嘗試雙腿較開一些來踩踏,發現似乎有影響~~
還要再多測試才知道,因為跟佩戴護膝是同時,所以不確定個別影響程度如何!
得到"髂脛束摩擦症候群"這名辭之後~~~
找資料就比較有個方向了!!!
不然只憑藉膝蓋內外側會劇烈疼痛.....實在太籠統了...
既然是不會好的症頭,只好設法將發痛時間拉長.....
否則...騎30公里就要痛1~2天,那要怎麼完成環島夢咧!!

⚠ 騎機車很討厭莫名其妙被狗追著吠,甚至被狗咬!我不能打那些狗自保,因為那些狗有人罩...
長達半年期間皆以重踩做為訓練手段,比如說在爬宇老時用39-21齒比,晨騎爬新竹古奇峰也是用39-19硬撐。
當下覺得很有成就感,心想重踩必然提高肌肉爆發力,待他日比賽時再回復迴轉圈騎法即可。
不料一把老骨頭,就這樣發生此症頭,頓覺天昏地暗,第一次會痛是騎了140Km,第二次120Km,
第三次只撐了65Km,從此以後60Km就是我的魔咒,肯定something wrong。尤其是在休息冷腳之後,提氣追逐最容易發生。人生至此,還有什麼樂趣!!? 心中懊悔不已。 一定要找到可以繼續騎車的方法,不然我一定會得憂鬱症。
我也是去榮總看過馬曉莉醫生後得知此症頭為髂脛束摩擦症候群,上網努力爬文,兼以實驗證實。
其實小弟尚未綁髕骨帶前,做過幾次成功的實驗,就是輕踩加上迴轉圈,輔以監控心跳上限不超過170,的確收到很大的成效。期間驗證過: 新竹空軍醫院 --> 關西 --> 石門水庫 --> 羅浮 --> 羅馬公路 --> 新竹,140Km實驗沒有痛過。但卻在阿里山一役毀於十字路後的2Km,結論是激烈操駕之下還需要找新的解法。
迴轉圈一定是basic action,若是迴轉圈過低,踩下去之後拉起來的動作就喪失慣性,反而更耗力。我覺得穿卡鞋是正確的決定,它可以幫助固定踩踏的姿勢。
每次只要有新的試法,小弟立刻去嘗試,人生再度充滿希望。最後忘了是在哪一個網站上看到有人綁類似髕骨帶的東東,當晚立刻去買,週末一試見效。我已經三個月沒痛過,上週小試一下不綁髕骨帶試騎80Km,結果還算好,當然不是激烈操駕。
但奉勸大家還是以保養為要,因為一旦有痛就表示有問題,也許髕骨帶只是免於摩擦造成的疼痛,並非root cause。現在騎車以復健為主,偶而火拼為輔。
julio wrote:
感激分享啊!!可否在...(恕刪)
感謝Julio的疑問,小弟就將個人發生疼痛的前後順序說明一下。
第一時間: 感覺左腳大腿外側 (股四頭肌)的韌帶有莫名的酸軟,明顯感到韌帶的存在。
持續5 ~ 10分鐘之後...
第二時間: 隱約感覺左側膝蓋的韌帶會有類似"彈跳"的感覺,韌帶原本在左膝外側 (90度位置),卻會shift到鄰近髕骨左方部位。跳上去,又跳下來。
來回幾次之後...
第三時間: 明顯感覺左膝外側 (90度位置)的點很痛。因為我穿著卡鞋,即使左腳不用力,只靠右腳踩,左膝的痛點仍然非常明顯。只要左膝有在轉動,就會痛。站起來抽車好像比較不會痛,可能是當下膝蓋的運動角度減小。
持續三日,症狀才會逐漸減輕。
我的滷肉左膝動痛過三個地方,
1. 緊鄰髕骨左側,只要站起來抽車,就會立刻酸軟,頓時失去所有動力。但是軟在哪裡,只有心裏知道,就是手摸不到。小弟為此看了很多醫生,都是照了X-ray,卻沒有醫生可以給答案。後來是三個月不騎車,每天服用維骨力兩顆,好家在OK康復了。後來將踩踏重心放在拇指球內側加上與人PK重踩,也出現類似情況。最後將踩踏重心平均分布在拇指球與小指球中間,才得以緩解。當然避免重踩與注意踩踏姿勢才是根本。
2. 髕骨下方隱隱作痛,這是最多人發生問題的點。我覺得這應該是髕骨內的潤滑液隨著年齡而減少所造成。我的作法是避免長時間重踩,現在已經不吃維骨力改擦Pernaton。在騎車前一晚就擦,騎車當天再擦,騎完也擦。效果不錯。我吃維骨力好像會有心悸問題。
3. 就是這惱人的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好長一段時間真是考倒我了。痛點非常明顯,就是在左膝外側90度位置。
我現在的結論是,要跟自己的膝蓋和好,膝蓋的問題真的是波譎雲詭,深不見底,不要隨便惹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