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車奴
以捷安特的來說.一台算好騎的車基本上要萬元 兩萬就可以做運動健身了
預算不足的(或是摳門)買的車 基本上是買來修的 這是一種車奴
如果車子好一點.失竊問題就讓很多人卻步了
總不能像學生騎著101忠狗單車做為通勤 起碼我受不了
想想看若萬元通勤車失竊 可以搭多久公車捷運 或是加幾公升的油?
現在我家與辦公室皆無電梯 上下班還是乖乖的上下五樓與四樓
真要在外面停車 要找有收費有監視器的室內停車場
絕不敢鎖在電線桿上去看電影
這又是另一種車奴
另外告訴各位:自行車停車不會比機車便宜 那種有門大置物箱三還是四小時就要50元了
二:公共的沒便宜反而貴
現在都市內悠遊卡單車很完善 當時推廣期間幾乎免費
後來找個民眾濫用資源為由 漲價並調高費率
有次我從景美騎ubike騎到台北美術館 順順騎中途沒什麼停
沒記錯被收了45元 那跟坐公車捷運有什麼兩樣?
如果每天來回單車租金要60元 半年多就可以買台還不錯的通勤車了
三:反而更需要汽車
用單車休閒 真的需要車
以后豐鐵馬道為例 多半是汽車載幾台小折來騎車的
林道冒險 當然是需要休旅車了 不然連上山都有困難
更別說參加比賽活動 應該聽過每逢賽前必塞車 車位難求的窘境
那真的有省能源嗎? 反倒是路跑比賽環保多了 搭個公車就可以參加了
四:創造更高消費
若是單車旅遊 如環島或是環半島
環島某個角度看很無聊 就一直騎車騎車騎車 環境再美讓你看一整天也會膩
如果這種頻率持續數天數週 我看連憂鬱症都要發做了
所以呢....潛意識多少都有補償獎勵心態 所以通常會住更好吃更好
如果跟有遊覽車的玩樂團更是瘋狂吃喝 甚至名產購買慾也會大增
有做過的人應該知道 成本不會比汽車旅行低
我個人已經以單車通勤一兩年了 並非鍵盤前嘴砲
長久下來代價成本也是要考慮進去的
我在意的是: 運動的開心與省時間最重要 家庭工作的鬱悶可獲得紓解
而汽車.電梯.收費停車等等...非必須.但能把單車生活變得更有品質
我只能很殘酷的說 單車生活品質與一個人的經濟能力是有很大關係的
有錢才能買好一點的單車 有汽車才能深度旅遊
住有電梯的華廈才不用扛的喘吁吁
想安心停車必須付的起60元/次 的停車費(貴一點100 逾時還要加錢)
ps:老實說沒再管減不減碳的問題 這太矯情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