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買過一頂,之後要另外給太座買一頂一樣的
因為我買過,所以知道價格大約落在哪,我當時也是網路看到的價格,那家也是有店面
在一次回去的路上想說去順路買好了
隨便挑了一家賣安全帽的店家指明說要哪一款安全帽
老闆的報價小弟是嚇了一跳,大約貴了2-3成...
我說我買過一頂怎麼你價格怎麼差這麼多...還出去拿安全帽給他看
老闆之後他就自己說用我買的價格賣給我
之後他碎碎唸說有網路真不好,因為大家的價格都很透明...
因為透明不好嗎...還是這家店家只是等潘子上門
奇怪的是...價格透明不好嗎...每家店家賺的應該都差不多才對呀
且,比價這本來就是消費者的權利,公家單位有時發包都要競標了...競標就是取其低價承包
消費者為啥不能比價
只是比價的條件要一樣...不能拿網路報價要求店家比照辦理

其實重點不在於"不能比價"
也不在於"配件人身部品"
試問..安全帽.包包.手套等
需要像變速器的調整服務嘛...?
我想這種東西現場戴的合適,沒瑕疵,自己喜歡滿意,應該就OK吧?
為什麼會有漫天喊價的店家?
為什麼會有盲目比價的消費者?
其實我只是單純認為許多單車老闆們的熱情
不該因為一些沒有真正去瞭的消費者就被踐踏的一無是處
價格公開!這很OK
但是有人想過嘛?在資訊爆炸的現在,價錢都能攤在陽光底下
為什麼還有店家賣東西價格死硬?
比價當然要比價,殺價當然要不手軟
但是該有的風度水準..我想應該還是要維持吧?
當然,消費者與店家本來就是立場不同
只是,是不是能透過一些什麼樣的機制來達成一種共識平衡點?
惡質亂喊價的店家,我們可以不光顧
那缺乏素質的客人,店家也可以不理你
但請別因為這樣,就說某某店家OOXX
也許對方正在說,這客人真是OOXX..
話說網拍便宜?
真的有便宜到哪去嘛....
我想很多人拿網拍的價格去塞店家的時候
都忘了還有所謂的"運費"要加上去吧?!
其實樓主一開始就提醒是買車車了。我記得我剛開始騎車時,三天兩頭去車店請他調整或是教一些知識。現在還是難免要偶爾求助車店。不知道拿網路價格來比較的買家有沒有想到這一點。
雖然台灣不像有些國家,有時候有些地方是可以協調價格。但我覺得講價也得點作些功課先,不要沒行情的去亂砍人家。台灣要不是太多人想自己當老闆搞的到處削價競爭的話,哪會輪到消費者如此(我是在抱怨我身在的電子業)。
我現在跑的車店,一來是老闆人相當老實、二是偶爾一起騎車、三是偶爾交關一下。建議各位還是要經營一下這樣關係,不要只準備一輩子交關一次心態跟車店來往。再來甚至上網問問哪裡車店老闆較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