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lblue wrote:也許爬中社路對我這年...(恕刪) 劍南路其實比中社陡,至少瞬間坡度比中社陡。如果騎劍南路很輕鬆,那就來回騎個兩趟,上升高度就超過中社路了。要練爬坡最好的路段就是一路騎到聖人瀑布,從長緩坡開始練迴轉速和耐力
tealblue wrote:也許爬中社路對我這年...(恕刪) 也可以考慮加練慢跑 增強心肺功能文述看不出樓主是心肺功能不足 還是肌群不足導致疲累 亦或是都不足像我連爬3趟烘爐地(反正到第二停車場 大概休息10分鐘 下去再上)喘倒是不會太喘 就是腳一趟比一趟要來的痠軟無力
你好~最有感覺的是股四頭肌!我沒騎過中社路~感覺頗像台中中正露營區的強化版(中正7k~爬升差不多)提供練習參考:我下班時大概一週4天會騎家裡附近的路線10-20k來回1.騎心之芳庭*2或*3(150爬升*2或*3)2.心之芳庭+中正鹿營區(爬升150+300)放假會看情況+到50k或100k的練習(看路線~爬升不一定)練習方法就是:盡量常騎~保持輕齒比拉迴轉(特別是遇到陡坡)->上坡保持在65-75之間(參考就好~每人不太一樣)好的變速習慣對車好對人也好~也可以騎得更持久練習一定會進步的,加油^^
小弟只是假日騎士,剛開始騎車時看到坡時心裡也會有莫名的恐懼感.增加騎車的距離和頻率,是有好些,但只要一不練習,體力一下就掉下來了.後來搭配跑步,跑步比較能增加心肺的強度,爬坡當然還是會喘,但不會喘到說不出話,而且到頂後體力一下就恢復了,反而會有上癮的樂趣.還有如前面網友提到的,找出自己的齒比和節奏也很重要.
拜託,新手別再相信什麼爬坡掛大盤練那些神話了當你肌肉跟不上破壞,下場就是受傷而已當你肌肉群尚未達到強壯到足以抗衡施加的阻力,不是抽筋定竿,就是聽到肌肉的悲鳴,或是看到復健師的微笑沒錯,他們都會跟你說,選手都會掛大盤練習,但你的體能條件跟選手一樣嗎?如果是,就照做吧身為新手的你,應該做的是,衡量自己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齒比不要限制自己只能用甚麼齒比,而是要依照自己身體情況做選擇如果用28的飛輪很勉強上的去,那為什麼要用25甚至23?當你騎一段日子,28可以輕鬆上了,再來練習25,讓肌肉跟得上,才能確保你避開運動傷害的困擾!看過太多急就章訓練造成的傷害,都是求好心切,掛大盤重踩,以為這樣就能快速進步,下場就是髕骨肌腱炎,股四頭肌鍵炎,肌肉拉傷...尤其是太多車子設定有問題的車友,產生運動傷害的速度跟程度,遠大於正確設定的車友,不得不慎!
tealblue wrote:也許爬中社路對我這年...(恕刪) 先多騎一些平路, 連續2-4hr, 儘量不要休息, 要有點喘卻不會太喘. 須要補給時也是補好就立刻出發. 100km的平路, 看能不能練到含休息在4hr甚至是3.5hr以內完成~中社算是緩坡, 如果你的轉速都上不來(你的碼錶有顯示回轉數嗎?), 那就是目前的齒比對你來說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