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台北市市區道路工程設計規範」第3點的規定,快速道路、混合車道寬度至少需有3.5公尺,而幹線道路、聯絡道路的快車道寬度則至少要有3.25公尺,慢車道至少要有2公尺。不過,一般汽車車寬大多只有1.7到1.9公尺,就算是大型貨車10噸半以上的大車,車身寬度也多在在2.3公尺到2.5公尺左右,所以當路寬預留到3.5公尺時,就會出現二汽車道即使有二台汽車正在併駛,還是有足夠的寬度讓機車鑽進鑽出,反而危機四伏。
所以囉,如果能將路寬縮小至3公尺,機車也比較難鑽,而且3個車道就能榨出1.5公尺,4個車道甚至還能生出2公尺的車寬供自行車道使用。就算是3.25公尺的車道,三個車道也可以挪出0.75公尺,只要再向人行道「借」個1.25公尺的寬度,就可以挪出2公尺寬的自行車道,跟慢車道的標準寬度一致,也應該就夠用了。況且自行車道因為同一般車道分設於道路兩側,即可進一步要求自行車禁止逆向,讓自行車道的車流方向跟道路的車流方向一致。
至於自行車道的設置位置,小弟的想法是,設在人行道跟停車位之間,同時路面應與道路同高而低於人行道,如此一方面可避免行人誤入自行車道,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停車格將自行車道與一般道路區隔開來,並在停車格與自行車道間再設置20公分高小水泥磚,讓兩者有更清楚的區隔,而不是以一條線了事。如此一來就能能利用停車格上的汽機車保障自行車族,免受來自一般道路的意外衝撞囉。
人 行 道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行道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緣
自 行 車 道(寬2m可供自行車及輪椅使用)
+++++++++++++++++++++++++++++++++++++++++++ 水泥路阻(高20公分)
汽機車停車位
--------------┴--------------┴-------------┴------------┴-----┴----┴
汽 機 車 道(5M)
================================ 分隔線
汽 車 道(3M)
================================ 分隔線
汽 車 道(3M)
================================ 中央分隔線
如果人行道夠寬(5,6公尺以上的那種),就直接在人行道上設自行車道,不過還是要讓自行車道的路面略低於人行道,同時將行道樹移到自行車道與人行道間,一方面做為區隔,另一方面也讓自行車道跟行人都能享有夏日的樹蔭囉。報告完畢,請各位大大指教。
PS:圖示畫得不是很好,請各位大大見諒囉。XD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