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處理 遵循"RICE"原則
Rest = 休息,避免再度使用患肢, 減少傷害
Ice = 冰敷,保冷劑,冰塊,噴霧式冷凍劑皆可,48小時內使用,每次15-20分鐘後休息
間隔以2-4小時為原則, 超過48小時則視情況,局部仍疼痛腫脹可繼續冰敷
若無上述情形,可改為熱敷
Compression = 壓迫, 以繃帶或其他具彈性的包覆物固定患肢,需使用透氣材質
且可輕鬆容納1-2根手指頭滑動的空間進行包覆,避免急性期關節的腫脹引起的不適
Elevation = 抬高, 除了行動以外的時間,休息時患肢抬高超過心臟水平面
原理其實就是扭傷或挫傷急性期會有發炎反應,增加血管通透性使局部血流增多及組織腫脹
本意為增加修復機能但易過頭,加上發炎物質引起疼痛等不適,上述四個步驟就是在逆轉過頭的
發炎反應
但是若受傷後,局部血液循環不佳,像是遠端關節冰冷蒼白嚴重疼痛或有明顯外傷,建議你還是
不要嫌麻煩跑一趟醫院,有時候一些神經骨頭的傷害當下是自己看不出來的! 一點建議

可能沒樓上那位大大那麼專精,
不過對於人體生理學略懂略懂...
所以再多補充一些。
一般選手於高強度運動完後的冰敷,
並非為了快速排除乳酸堆積。
在高強度的運動後的冰敷,
會使過度擴張的血管收縮,
反而會使乳酸不易排除。
但是冰敷的目的是為了使在運動過程中,
破損的微血管、肌肉些微損傷而釋放出的發炎介質,
還有肌肉行無氧運動後的乳酸,
受限在局部,
避免藉由血液循環而過度擴散後,
造成隔天(休息後)的肌肉大範圍罷工。
大家一定有過今天突然劇烈運動後,
隔天手、腳或某地方的肌肉使不上力的狀況吧?
就是這樣。
發炎介質有趨化作用,
一人號召,就一定會有萬人響應。
一個介質出現就會拉更多介質出來。
而冰敷也會抑制發炎介質的釋出、聚集,
這可以使得紅、腫、熱、痛的狀況不那麼嚴重。
但是乳酸是肌肉行無氧運動後的產物,
冰敷是沒辦法阻止它生成的。
適當讓肌肉休息才會使它不往該路徑生成乳酸。
那隔天為什麼要在肌肉酸痛的地方熱敷呢?
因為那時該部位的肌肉堆積了許多尚未排除掉的乳酸,
或者是排除速度太慢,
這時熱敷可以擴張血管,
使血液循環加快,
加速排除乳酸。
不過以上都是學理啦,
實際上都嘛還是酸痛,
但是卻可以使狀況較為緩解。
以下有幾個網頁可供參考
參考1
參考2
以上不甚正確地方,
還請各位先進指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