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板高40跟板高50有很明顯的差距嗎

38(40)~50 感覺還是有差啦!

要說差很多~視覺效果差最多~板高一點比較好看~

當然平路跟下坡也有差異性~

這是很微妙的變化咩~但也沒有到很神奇的地步啦!!

如果都爬山跟丘陵~

依照理論就是板高低點~會比較有利~
(lw這一類好像不再此限,因為就算板高50還是很輕)


結論:想好看就選50的~因為不是選手不差這麼一點點啦!視覺效果最重要~~
個人試過38和50的,目前居中使用46。

如果你的騎乘路線坡度不要太陡,爬坡路線不要太長,我會建議你直接下手50的,在平路上很好帶,坡度在5以下的話,50的板輪都夠用,光在平路就可以把爬坡失去的優勢給追回來了,給你參考。
最大的差別就是:
50mm的板高,內胎要用延長氣嘴,而40mm的不用!
一般的氣嘴都是36 48 60 mm的,雖然之前也看過正新的出80mm特長氣嘴,但很少地方有在賣,我個人覺得如果要就裝40mm板輪,不用延長氣嘴,不然就裝60mm以上的板輪加延長氣嘴。50mm實在不上不上,沒裝延長就要裝美法轉接頭,不然就要裝上延長,但裝上之後氣嘴看起來又是那麼長一支,而且遇到很雖硇胎的時候,一般車友的備胎最長就是60mm,40mm的板輪就直上沒問題,超過40mm以上的板輪就要祈禱剛好有延長氣嘴囉!
個人建議,參考一下!

mpz10whale wrote:
最大的差別就是:50...(恕刪)


個人目前輪組中有一組板高52mm的2012 MAVIC COSMIC SL,

使用的是KENDA(建大)嘴長80mm的內胎,不須擔心延長氣嘴漏氣或其他問題,

3個月來正常使用中,而MAVIC輪組所附帶的延長氣嘴閒置中...

而最近也另外添購了多條預備用的SCHWALBE的80mm輕量長氣嘴(經逐條實測重量約在76g~82g之間)!!


又因當初在購買輪組前有考慮某款AMAIN T.的輪組,

當時詢問某家AMAIN T.經銷時據他們表示,

他們居然還有100mm的長氣嘴!!!
這位大哥說的我很同意,但80mm以上的內胎真的不是到處都買的到,十位有帶備胎的車友可能也只有一位是特長內胎,當然有延長嘴就根本不是問題,因噎廢食不是正確的方法,不然永遠無法嘗試更高的板輪,只是就像我之前回應的一樣,可以考慮60mm以上,可能才能稍微感受到差20mm板高的一點點差別!

愛運動的嘉 wrote:
各位車友,各位前輩
...(恕刪)


嗯, 如果騎乘速度能維持 40km/h 以上很久很久, 框的深度高一點當然比較好, 畢竟空力效果比較好 (廣告都這樣說的, 不是嗎?)

不過, 以為我這種滷肉腳來看, 視覺效果大於運動性能啦 ! 所以, 哪個搭車就買哪一個, 就這樣.
CAMPY BORA ULTRA TWO 框高50比
MAVIC COSMIC CARBONE ULTIMATE 框高4x
平路硬是好騎一些!
看到目前為止,好像都說速度上差距距不大,只有視覺效果差很大
只是眾位前輩都說,如果只騎平路,就直接到50mm
可是這樣又有一個小疑問,如果差距不大,那40mm不是比較輕(同廠牌來說)
在速度差距不大,那較輕量化的40mm不就可以比較省力???
盡力而為,量力而為

愛運動的嘉 wrote:
看到目前為止,好像都...(恕刪)


板深越低, 重量越輕, 乍聽之下好像是這樣, 但...

構成輪組重量的要素, 除了框外, 還有鋼絲, 花鼓, 快拆, 甚至是外胎與氣嘴, 延長氣嘴等都會影響內...

建議你實際走一趟車店吧, 把兩種不同框高的輪組拿來秤一秤, 答案就很清楚了 !

Steven Beal wrote:
板深越低, 重量越輕...(恕刪)


嗯...對重量的影嚮不只框高,甚至碳跟鋁的材質就有差了

那如果我們把問題簡單化,如果50的比較重,40的比較輕,那我說的是否成立呢??

在速度的差異不大的(前面前輩講的)我在想如果像花東緃谷線的地形上,不完全是平地,一路有上有下的,只差沒爬山的情況下,那選擇40是否比較省力呢,
盡力而為,量力而為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