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車燈 wrote:一直以來,就是想陪著...(恕刪) 我是採取支持小孩子的夢想但課業還是要顧,至少大學畢業~~完成自己夢想的路途上,有父親的陪伴,相信是小孩最美的回憶。我相信築夢過程一定會跌跌撞撞,甚至最後放棄了。但回想築夢的點點滴滴,不只是讓小孩獲得經驗與成長,你也會獲得更多工作上得不到的經歷與回憶。
孔明車燈 wrote:一直以來,就是想陪著...(恕刪) 林寰澤:唸書與騎車---單純、認真的感動醫學院裡的武嶺登山王http://cyclingtime.com/zh-tw/2851/article/%E6%9E%97%E5%AF%B0%E6%BE%A4%EF%BC%9A%E5%94%B8%E6%9B%B8%E8%88%87%E9%A8%8E%E8%BB%8A-%E5%96%AE%E7%B4%94%E3%80%81%E8%AA%8D%E7%9C%9F%E7%9A%84%E6%84%9F%E5%8B%95
孔明車燈 wrote:一直以來,就是想陪著...(恕刪) 大人想的通常會比較全盤尤其是當爸的假如課業不影響換做是我.我想我會支持他的也許這條路會走得很辛苦也趁此磨練他的意志但"至少我嘗試過"這樣的觀念未嘗也不是好事免得將來後悔沒去做
孔明車燈 wrote:一直以來,就是想陪著...(恕刪) 台灣對於自行車國手沒有特別照顧,除非就像前面大大說的,當上國手後考慮開店。前屆奧運場地繞圈女國手,只有車手跟教練,完全沒技師,車子是靠教練土法煉鋼調的,這就是目前台灣自行車國手環境。
孔明車燈 wrote:一直以來,就是想陪著..........................子: 我可以每天可以騎車上下學,還有周末也可以騎虎頭山環保公園練一下腳力!!(恕刪) 這個練習量離國手的量差太多了,要是他這樣騎就能跟國手並肩的話,那真的要讓他往選手路線發展。你先拿一些職業車手的練習量還有食譜給他看,看看他有沒有辦法接受這種生活吧,可以理性點跟他討論,吃得簡單又要風吹日曬雨淋都在練車的日子,不是一般人能過的。
nick158723 wrote:林寰澤:唸書與騎車---單純、認真的感動醫學院裡的武嶺登山王(恕刪) 故事+1個人建議:1.講這故事給您兒子聽,在台灣,先有飯碗再談夢想~~~2.練出興趣轉練三鐵也不錯~~~3.台灣對現役運動員以及退休運動員的待遇說實在,非常糟糕~~~4.單車運動基本上有90%是要靠先天身體條件,先看看貴公子的體適能檢核表,如各項皆在前2%,就可支持轉業餘選手。PS.體能部分,各單項選手不能用"國民體適能常模"檢核,"不是人"才是唯一標準!
不知道回應的有多少人是已經為人父的(而且小朋友已經不是國小、幼稚園,而是已經國中以上、會表達或是堅持自己安排的計畫的),感覺上有幾個大大的回應,實在太過輕描淡寫...看到這篇,引起同樣身為人父的深刻感觸我把這句話試想成如果是我自己兒子也這麼說的話,我個人是覺得:到高中階段了,會有這麼樣一個目標,嚴格來說算值得肯定,只是立意雖佳,但起碼以目前來說,國內支持體育運動的環境實在太薄弱。從日前我國好手蕭美玉僅得隻身征討奧運、政府連協調相關協會協助指派機械師(以國家預算支持代表我國出賽的國手,配賦一位機械師有這麼困難嗎??)的情節來看,政府培育國手的誠意和方式都還有太大、太大的進步空間。然而身為父母,背負著子女的夢想,而且還要和看清的現實之間互相拉鋸,我想這部份是艱困的孩子的夢想價值何其重要,但能預先協助孩子不要因夢想而被現實逼於流浪更重要朝國手發展的路是漫長而耗費成本的,又在無法預期未來環境的情況下,我個人建議:時間、能力許可下,就算自己在體力上應付不來,恰如前述所言:的確是就算騎著機車陪孩子騎也好,這個階段就算不見得是培訓孩子成為國手的路,當作在給孩子練身體、避免接觸到一些不好的習性也好。眼前孩子在這種年紀會中肯地提出這個目標,我個人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這種運動型的目標是可取的(總好過現在這年紀很容易就跟同學學到抽菸、唱歌深夜不歸、打撞球等等的),自然,我相信孩子也會希望得到父母的正面支持。但現在專心練車想當國手,是否多少會有憂心未來發展的疑慮?起碼我就會這樣想所以如果是我,我會勸孩子以唸書來交換跟練車有關的福利,相信這時候這樣的條件會對他比較有誘因;唸書不見得是為了學歷,但重要的是得到能賺錢的功夫,畢竟這是現實所需(簡單來說,就是父母願意支持你朝國手邁進,但就怕你當不成、還得餓肚子)。至於尺度的拿捏,端看父母親的能力和支持的意願。語重心長的小小心得,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