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一個大廠跑去小廠的攤位前,當著小廠客戶(老外)的面摔小廠的腳踏板產品

NickaLai wrote:
這次2011的自行車...(恕刪)

版大請息怒~
我是您家產品的愛用者...

最討厭常把「聽說」二字掛嘴邊的「人」了

NickaLai wrote:
這次2011的自行車...(恕刪)


大部分的同業都會互通信息吧
怎麼會那麼嚴重
還是現在輪界倫理不見了
D90-A16, fuji頭又大-6700SL dorcus-XT
其實大陸的發展是不用再經20年或30年時間,經過台灣的洗禮應該不用在5年時間可以取代高級代工的自行王國(大陸目前在國外已被稱為自行車王國,只差高級零件而已)

大廠商會摔小廠商產品的原因,同業是猜想是否兩家同時開發這個產品,只是大廠商原本想在德國展覽但卻被別人先展示.

大廠商欺負小廠商,台灣人欺負台灣人.是一件很可悲的事阿.老外是不會同情您的,最好您們相殺完後再來撿個便宜.

這是為什麼老外喜歡來觀展,新的貿易商越來越多,新的工廠越來越多(這時候大家就惡性競爭),但外商來參展是越來越少.貿協還說攤位不夠有兩百多家在等候.在等候的全是台商居多.

afu1999 wrote:
大部分的同業都會互通信息吧
怎麼會那麼嚴重
還是現在輪界倫理不見了

互通什麼信息呢?
輪界倫理?真有輪界倫理嗎?是先來後到嗎?還是菜鳥要尊重老鳥?倫理是沒有辦法用在商場上的。
最近我只看到有些公司荒腔走板了,不是日本強震的關係,這是這幾年來我觀察到的事,我講其中一件事好了,有幾家公司開始喜歡聘請非此領域的人來擔任主管要職,有從電子業還有家具廠過來的,我這麼一說大家當然可以猜測到會發生什麼事了,就是說一些外行話、要下屬做一些外行事,若這位主管有肩膀還好,但就是發生事情還要下屬去扛責任,搞的讓一些工程師或專案人員去職,而去職的這些人有些轉去規模較小的同行公司任職,有些轉去陸資廠任職或擔任技術顧問。技術會被陸資廠學走或輕而易舉拿去使用要怪誰呢?怪離職的人嗎?真要怪就怪高層當初用人的決策就是錯誤的。
NickaLai wrote:
大廠商會摔小廠商產品的原因,同業是猜想是否兩家同時開發這個產品,只是大廠商原本想在德國展覽但卻被別人先展示.

大廠商欺負小廠商,台灣人欺負台灣人.是一件很可悲的事阿.老外是不會同情您的,最好您們相殺完後再來撿個便宜.

搶先展覽或展示這是每一年都在上演的戲碼,有必要大動肝火嗎?
大廠欺負小廠這就要看是怎麼一回事了?我們目前不討論這事。

自行車代工王國的美譽也是靠這些辛勤的員工努力換來的,如今幾乎是對岸要取代了,身為員工的我們想問這些老闆〝你們甘心被取代嗎?〞我們不是有外貿協會嗎?我們不是有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嗎?為何不能即時出面做個整合或討論對策呢?難道又是一句〝台灣工資太高導致沒有競爭力嗎?〞
台灣受外國人肯定的就是電子代工與自行車代工,但如此耗損下去還能撐多久呢?
大陸和韓國都要趕上了>
說真的台灣人就是這樣
漸漸地....你知的..應該5年吧~
有些老闆是看那邊有利頭就往邊去,為什麼台商在大陸會那麼多家??

貿協跟工會不是不知道
工會是同業所組成,您說,這如何辦事阿!

貿協----阿---無奈

所以只能自救.
還好啦。
這一次我也有參展,看到日系大廠S牌請律師到友攤來《談一談》,這下子精彩了,DM要重改。
至是因為DM以及部分產品上有SHIMANO DURA ACE的字樣。
因為SHIMANO跟DURA ACE有專利,不得使用。
這下子好玩了,全要改寫成SH系統剎車塊。
另一家CAM公司就沒來談一談。
唉~~~

以後煞車系統隨便寫隨便賣,不合的部分,買家自行看著辦~~

想一想連一些副牌的零件,也是寫著for BENZ...,或是 for BMW...,大廠就是大廠,氣度就在這裡。

NickaLai wrote:
有些老闆是看那邊有利頭就往邊去,為什麼台商在大陸會那麼多家??

貿協跟工會不是不知道
工會是同業所組成,您說,這如何辦事阿!

貿協----阿---無奈

所以只能自救.

在大陸設廠當然是不爭的事實,老闆要去設廠當然政府也無法干涉
貿協與工會當然必須商討對策與一些措施,而不是不管或任由他去,當然其中一定會有不聽話的業者,但只要提出的能讓大家有利,你說誰願意去單打獨鬥呢?想打入國際市場當然就是要團結還有配套措施,團結才會力量大。雖說同行要團結很難,但現在的單打獨鬥或是互相咬自己的人,這方式是最好的嗎?
就算如何團結與配套措施先不談(難度的確很高),但我提到的用人方式就簡單多了吧!至少技術要職的人要先能保留住,別像幾年前一些電子業被挖角一樣,人與技術都一起過去了。
近三年來陸資廠在碳纖維製作、液壓成型技術、抽管技術,甚至是焊接技術與噴漆技術都已經很成熟了,若哪天再搞幾個自創品牌出來,此時的威脅才將要開始。很多人是看五年以後,也許吧!也許三~五年以後這些國際品牌都轉給大陸廠代工了,現在說穿了就是在拖延時間而已,為我們自己多爭取一些時間與空間,別這麼快被別人取代。現在此時就已經壓縮到一些小廠的生存空間了,很多小廠已經快支撐不下去了。
你說的自救談何容易呀!很多事眼光就是要看得夠遠,提早做規劃才能多爭取到一些時間與空間,也才能找到立基點。

p2919 wrote:
在大陸設廠當然是不爭...(恕刪)

很難政府一直鼓勵跟中國合作創造雙贏,但真的是雙贏嗎?
我倒是覺得加速邊緣化現象了,台灣人喜歡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我愛單車 wrote:
很難政府一直鼓勵跟中國合作創造雙贏,但真的是雙贏嗎?
我倒是覺得加速邊緣化現象了,台灣人喜歡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政府是如何鼓勵企業與大陸合作?這個我是不知道。
但企業也有疏忽與做錯的地方就是開發的階段,一些公司為了方便與節省開發經費,將設計開發的動作放在台灣以外的地區在做,例如開發案假設是在大陸廠進行,你說大陸人不會學走嗎?我就看過非常多的案例,陸幹學到東西又回去陸資廠服務,台資廠只是他要學東西與跳板的地方,不是真正要效力的地方。
眼前雖然省了方便也省到開發經費,但長期來看確實有利嗎?陸資廠不用3~5年就學了技術在跟你拼了,這是無形當中在技術流失、優勢流失,台灣到底還有多少優勢呢?工廠越來越少,台灣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的時候怎麼辦?真的要去當台勞嗎?哈哈哈~我真的會怕。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