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念聚合體 wrote:有本事講大話你就別拿...(恕刪) 不用跟我嗆這兩個地方我都爬過了爬多了你就會覺得不怎麼難了台灣多的是比這還難爬的地方10% 就覺得難那還真沒遇過超陡坡的 (起碼都要在 15 % 以上)多爬以後你的想法就會改觀
怨念聚合體 wrote:連15%都出來了我看2014仁川亞運,體委會應該徵召你去比賽才對...(恕刪) 你先去練再說吧每個禮拜去爬個幾回等過一陣子再來回應難不難的問題到時候,可不要覺得無趣,只想找 15% 以上的坡來挑戰,加油囉
ⅥⅩ: CA級烘爐地路線參考:烘爐地簡介:烘爐地計程起點若由二高下右轉算起,全長約2.4KM,由落差圖可以看出,前段約400M其實是平路,而一般計時起點,大家都是訂在神通小孔明之處,就是離入口約400M處,所以實際上烘爐地全長約莫是2KM,整線平均坡度約9.3%,但因為中段有240M平路,扣除平路段之後平均坡度約10%。烘爐地可以分三段觀察第一段由小孔明處至第一停車場,全長約1.2KM,平均坡度約11%,此段最陡處,出現在爬坡剛上行處約180M長的直上坡,最陡坡度約有18%,而整線坡度當在15%-18%之間遊走,之後的路線型態為多髮夾灣,坡度會降至6%-12%之間,不過因為車流量大,所以可以切到對向緩坡的機會並不多!如果髮夾灣切內側,瞬間坡度可以到20%-22%。第二段則是到第一停車場之後的土地公神像處,約是240M的平路第三段是由第一停車場至第二停車場,全長約450M,平均坡度約11.7%,如果不計第一段的前段180M陡坡,其實第三段坡度是比第一段中後段難的喔!而上至第二停車場後,最後會有一段約20M-30M的小陡坡可以玩玩,這段陡坡瞬間當有30%,不過一般記錄好像就沒放上這一段了。在這就提一下吧!-------------------------------------------------------------------------------------------------------------52*32的齒比如果以小折20吋的輪徑計算,難度大約是登山車的2*7(32*26),或是三盤公路車的30*25 ,在上第一段18%的陡起段時,如果都是坐騎不抽車,能不落地,我覺得腿的力量還是不錯滴!加油喔!小折上陡坡有先天上的劣勢(重心比較不穩OR高),我覺得坡度越高,除了腿力之外,控車的平衡更是重要,不過很好玩的!至於15%,是指平均坡度嗎,這種路線不多,橫龍古道也沒有15%,如果能用公路車不落地,那真是非常非常的勇了。在台北我覺得基本上能用兩盤公路車上 樂生坡就很勇了。BA級 : 迴龍樂生坡路線參考:迴龍樂生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