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xlot5475 wrote:.....練了兩年的...(恕刪) "如果我用同樣的訓練方法連續訓練兩年的話,這兩年的訓練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總會有一些情況發生了變化。"―MIGUEL INDURAIN雖然英杜蘭說了,可過程內容與你個人案例的說法似乎不同,阿姆斯壯及英杜蘭的公信力要大的多何不把這問題~提升到學術領域,問問學有專精的運科研究生或教授,很簡單就有正確的答案經得起驗證的學理以及他們言之有物的答案,會比自行摸索或像我們這般一知半解的自修選手更具参考價值再不然網路搜尋也會有很多學術與實務性的報告~運動科學.運動生理不只是紙上台談兵而已,有太多運動員經過這樣的提升而突破瓶頸,這對你應該不難~加油或許再問問自己,自行車競賽的三大能力:耐力、力量、速度技巧中的耐力,你認為這耐力有哪些?(提示:耐力是基礎)三項能力一年之中各有分配、重複循環週而復始,技巧也僅是其中1/3
Lanxlot5475 wrote:.....練了兩年的...(恕刪) 騎車與游泳~都一樣是用到心肺但是重點是,使用的肌群不同比較少用到的肌群,肌力跟肌耐力就會比較差所以騎車快的人不代表游泳也快,游泳快的人不代表跑步也快一樣那句話,使用的肌肉群不一樣。
引用一下別人寫的http://www.wretch.cc/blog/firstpro/10892959其中有一段寫到:請注意,肺通氣量(肺活量),以及血紅蛋白數對VO2max有一定影響,但不是主要原素﹗因為在激烈運動下,人體總是處於過度通氣狀態,也就是說,進入肺內的氧氣不能夠完全透過肺換氣彌散至血液,所以肺通氣量不是影響VO2max的主要原素。而對耐力運動員來說,血紅蛋白數只能夠穩定在一個適當的區域(是否主要倚賴遺傳?)。但當血紅蛋白含量超過20%,血液變的黏稠,心臟負擔增加,反而對有氧代謝能力不利。==============================================上面寫的意思, 是說高強度運動時, 肺活量夠用就好, 並非效能的限制因子, 是這個意思嗎?
eric1753t wrote:上面寫的意思, 是說高強度運動時, 肺活量夠用就好, 並非效能的限制因子, 是這個意思嗎?...(恕刪) 問題在運動員的"夠用",多少算夠用,至少都要優於一般成年男子的3.5公升這數字可經由長時間的運動習慣獲得提升,職業運動員是否可靠著優異的8公升的肺活量,使自己在多日賽中較快的恢復.不易疲勞,這就留給專家說明,相信幾位代表人物的自傳中應該都會提到
eric1753t wrote:引用一下別人寫的ht...(恕刪) 意思就是,在高強度的運動下氧氣進到肺裡還來不及讓紅血球攜帶O2就把它給吐出去,這個是跟最大攝氧量有影響最大攝氧量跟肺活量是不一樣的!不過對頂尖的選手,要讓他們達到急促的呼吸交換率強度必須在89%以上,他們才會喘的跟狗一樣!主要還是因為他們體內的紅血球數量多的關係紅血球多,攜帶的氧氣就多!那些頂尖的選手只要用60-70%的強度光一般人跟著就快90%-95%的強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