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組車廠員工

今天跟一群同業騎車
聽到最經典的一句話 :

" 你不要指望在組車廠工作的人就一定會修車
也不要指望在車界上班的人 就一定愛騎車"

在單車界工作 也許就真的只是工作
跟愛不愛騎車 或是有沒有專業知識 無關吧....
Dr.sam wrote:
開工五個月賺一年那家是台灣穗高, Fastrax是他們的品牌, 但他們以替國外高級品牌代工為主, 年初去他們公司參觀, 據工廠高級主管表示,他們的外銷平均單價比G牌高出約40%, 但是他們沒有一天一萬輛啦, 大概不到1000輛單車.

代工毛利都不會高的, 各行各業鮮少有例外 ! 看看"跳樓康"就知道了, 除非是自有品牌, 毛利才有可能高的
fattywalker wrote:
之前去零件廠工作,滿...(恕刪)
主管不懂你的業務,很正常,我們部們的主任也不會我的工作....他只要扛責任 跟管理就好了
生產賺錢跟熱愛騎車是兩回事...不過也有不少熱愛單車然後選擇去業界上班的
vardon wrote:
代工毛利都不會高的,...(恕刪)



單車代工毛利不高?如果你是業界的那你應該沒接觸到這部份所以你應該不知道...


我也很好奇1支2萬多的手機,他的成本利潤有多少?

廖帥 wrote:
全台組車廠員工,有對...(恕刪)



怎麼找人到後來變成在分析利潤啦???

組車廠.會喜歡騎車在少數啦~!

不過裡面會騎車的大多也都精通維修等各方面的技術...

我今天也才剛完成第二屆武嶺盃的比賽...

有空可以多認識一下

不過我平常並不是很常在練車就是了~!
廖帥 wrote:
單車代工毛利不高?如...(恕刪)


請相信一般代工廠的利潤絕對不高
也許你問過業界代工一隻車架可以拿到多少錢
但是你必須扣除人事成本 管理成本 廠租 水電費 機台折舊率,原材料進口關稅,產品出口關稅,運費.....拉哩啦雜一堆開銷後
才能顯示真正的利潤
因為不是你自主品牌通常會被品牌持有者在下單時壓價壓得很兇
通常品牌持有者都會大概知道代工廠的 LO是多少,進而得知你的P是報多少(LOP是代工產業的報價,LO是工廠成本,P才是工廠利潤)!!
所以代工廠在報價接單時就會被砍報價砍得幾乎見骨
除非你生產線已經是在做自有品牌,就可以在這方面擁有較大利潤
我本人是在做女鞋工廠做事,這樣說好了,我們每報一隻鞋子的價格大概是市面上的1/8~1/6 左右
也就是你在美國每一雙NINE WEST的鞋子假設是60 USD ,工廠拿到的價錢僅是7.5 USD~10USD而已
但是可能工廠LO的部分就已經高達4~5塊USD了
,所以不要再說代工利潤有多高了 那是不懂業界操作的消費者才會以市場價格來衡量工廠代工利潤
至於很多人會問代工場這麼難做,為什麼還不開始自創品牌??不要在那哭說難做!!
我只能說 自創品牌是件難走的路......風險更大,但利潤卻看不出在哪裡
所以不再在哭爸說富士康是血汗工廠了!! 如果不血汗 他如何在LOP的P被砍的屍骨無存狀況下,還能創造巨大利潤??
就是要拼了命壓低他的LO..
這也就是為什麼報紙訪問一堆台商,台商大都不認為富士康這種管理模是不對,因為大部分台商都是代工廠,都是為了降低
LO才登陸的....
這麼深澳我太難懂了,只知道目前員工滿腹苦水,老闆說沒盈收,隔月馬上買車買樓,很難說服員工公司沒賺錢!!

DIY維修的話確實在工廠學到的非常多,市面還沒有賣XX裡頭已經在組裝也大概知道優缺點...
廖帥 wrote:
這麼深澳我太難懂了,...(恕刪)


哈 太酷了 還有押韻耶

當然啦 沒賺頭的生意誰要做?? 又不是佛心來著,我上篇只是要說 代工廠"合理的利潤"絕非消費者已世面價格去推算的這麼多,當然 為了創造更大利潤,各個產業老闆就是各顯神通!有的是拼命擠壓勞動力,從成本著手,有的是提高管理效率
有的自創品牌 如此而已...
廖帥 wrote:
市面還沒有賣XX裡頭已經在組裝也大概知道優缺點...

XX ? 是說SRAM XX ? 如果是那請問優缺點是啥呢 ? 01上面從沒看過有人的心得分享, 很好奇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