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風火輪 wrote:猶記得還有別名叫:黑...(恕刪) 對阿只要是什麼顏色的就叫什麼武士腳煞!又叫卡懂最近第二台還想要裝內變腳煞,只是沒試過不敢嘗試44T大盤用三速可能有變跟沒變沒兩樣吧最近也認識一些還在玩的朋友,只是零件之難找大家你報過來我報過去尤其是哪個蛋型輪框,青蛙龍頭比之前國小時要找更是困難許多想當年國小大家你爭我奪的想想真是懷念阿~
過年時跑去小時候一起玩這種車款的朋友家裡他以前留下的車子已經年久失修,但是也真的是經典車款,本想跟他收購整理,因為再放下去會氧化的更嚴重!但是他說金錢買不到我的回憶所以是非賣品真是太經典的一句話了但是我認同只有6~7年級生可以體會哪時候的開心吧
stubents wrote: 看到這張照片,想到以前蕃人(歷史用語)照片,在寮子前掛滿出草的戰利品現在(六七年級,應該說五六年級吧?)再玩BMX的招,還可以嗎?有沒有自拍影片,像這個之類的另外一個歷史名詞不知可否解惑?Old school 的歷史來由?
tzou wrote:看到這張照片,想...(恕刪) 那個影片看起來總覺得是用替身拍的....五六年級玩車的人還有啊請上youtube搜尋"廖武雄"像熊哥...邦中哥...等等幾位都是從早期BMX很紅的時候就開始玩到現在都二十幾年囉....這些是台灣比較紅的其他也是有一些五六年級生一樣玩車玩很大~至於old school有很多種訂義....服裝方面我不是很瞭但如果就單車方面(特別是BMX)來說的話在組裝上就是早期的裝法短上管、短把手、把手略往前推、前後煞車、前後雙邊pag、坐墊恨天高車架角度上頭管比較斜、RC較長而且上管短車子通常很重而最近的就比較不一樣上管較長、把手較寬也較高、把手角度和頭管平行、通常沒有煞車、沒有pag、坐墊能多低就多低車子通常很輕(9~10kg上下)以下圖片是Ian Schwartz的車會有這樣的差別也是玩法上的不同造成的old schoolnew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