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用豆腐干磚鋪車道,手會痛死。2.水泥直接鋪的話不要太平,急煞易打滑。3.木頭鋪的幾段路都應該改成柏油或水泥地,那天說不一定會有人因腐木掉下去。4.華江橋橋上的路實在太窄,而且欄杆低的嚇死人,這應該有經過的都有這感覺吧。5.大漢溪樹林堤防過了以後的遙控飛機場棒球場這段路燈也太少了吧,不對應該說是根本沒有。6.新店溪自行車道有一個牽引道的柵欄設計的超緊,每次都要橋半天才能過去,那座橋的名子忘了。7.淡水自行車道接近紅樹林捷運站前那段off road路線什麼時候才要弄好,情天還好雨天就OOXX。8.淡水自行車道過了軍營到大馬路(淡水捷運站)中間這段路超窄常塞車。
1.能用柏油就用柏油,美觀對騎士來說是種折磨2.彩虹橋-->成功橋之間(靠饒河街端),行人與自行車道相鄰,且自行車到嚴格上來說僅容一台車通過3.想辦法讓自行車道回歸成自行車道,遇到一個行人慢走OK,一個慢跑者OK,但是三三兩兩的併排聊天,或是團體跑者練跑,這就痛苦了....4.燈光,不一定都要用黃光吧,白光比較清楚5.公廁(不論是不是自行車道,河濱公園的都算)旁邊請一定要有燈光,先前大直橋下(美麗華端)的公廁就沒有6.木頭棧道請鋪平 , 不是Off Road賽道7.其他再說吧..
小弟覺得是廁所!!最好是能大一些. 自行車能牽進去的那種. 有些路段邊邊比較寬. 設置一些大型廁所應該是可行的. 雖然小弟是摺疊車. 但總不能要我把車折好舉在半空中上那些流動廁所吧要不然自己一個人騎的話. 壓力都很大. 不敢多喝水.....
建議多增加一些連接盒兩岸的便橋, 只容許行人, 及單車通行的. (成本應該不高.) 現在的通路都是, 掛在汽車道既有橋上, 總是有他的危險性.我不是工程人員 不過我嚼得, 河濱兩岸, 規劃得越來愈好, 有了這些便橋, 更容易連接兩邊, 這樣的橋, 颱風天,關閉. 下雨, 可以由車隊, 或公司行號認養清潔. (應該很多會有義工願意).也可以讓周縣長, 多放些心思於基本縣政, 別老是想要連任同樣是河濱車道, 從台北縣, 過到台北市, 就如同世外桃源...
leestar wrote:每天上下班都有機車來去自如看了就一整個火.......要地點是吧彩虹橋到5號水門之間這段! 對付機車就用錄影告發,通通錄下來回警局一張一張罰單慢慢開,錄影機裝大台一點,讓機車騎士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自行車道窄也是有機車闖入,我看景美堤外便道那段倒是沒有機車橫行。
我如果說整段都要打掉重做.以國道的品質.基隆河大佳段的寬度興建.這樣會太過分嗎?如果想長期在台北縣市持政的話.我就會這麼硬幹.向中央爭取編列預算興建.而且是台北縣市一並納入.整合成一套有系統的單車路網.而將此一成功的模式推行全台.那真的台灣會成為單車天堂了.單車再與捷運.台鐵.高鐵.系統結合......哇哇哇!!豈不史上超強宇宙無敵啦!!一味的蠻幹硬幹不是你的作風嗎?教你太多我怕得罪在野的兮兮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