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平價車與中價車實測數據

一個是公路車700c高壓110磅胎壓,..一個是登山車的26*1.5/80磅....光這個就有差了, 110磅的公路胎又硬又窄, ......
這樣比...不然這樣, 您拿台30萬的下坡車, 我用1.8萬的公路車, 跑一趟你就知道了"平價車" 也將壓倒勝超高價車呦!!
http://tw.myblog.yahoo.com/abojes/ 很高興認識各位朋友^^部落格歡迎參觀!!
科學實驗就是要控制變數~具重複性

比如比較2個相同輪圈(重量也要依樣歐)
使用不同花鼓
對其施加一定力量
看轉動圈數~就能評斷出阻力誰較少
也許$300的花鼓~比起$3000的
也只輸5%而已
這樣比較客觀..............但不代表整體騎乘表現!
抱歉
我比較直一點
假如主題是平價車與中價車
這樣的比較一點意義也沒有
更別說有甚麼參考價值了
各位車友如覺得這數據沒參考價值,可直接打 DD 或 FF 即可。
不好意思,浪費您寶貴的時間。
這個實驗規劃真是不夠周嚴
請問這是在同一天測的嗎?
如果是,那還未考量到騎第一次與騎第二次體力的差別
且二次遇到的路況都不一樣

所以真的沒什麼參考性
我知道發文者想表達的意思,只是他寫的內容讓人很難去理解。平價車與中價車最主要是差在配備,有些則是差在車架強度(看廠商經營策略),就這樣!其它什麼速度、變速快點、上坡快點…等等心理因素都是廢話
這個測試的結果與樓主的"期待"有落差
確是跟我的認知上差不多
20000元的車會比2000元的車好騎10倍
但是40000元的車並不會比20000元的車好騎1倍
價錢到一定的等級以上時,再上去的效益會變低
所以36000的車比18000的好騎5%,我覺得是很正常的

很多朋友第一次買車,都要我找台"還不錯"的車
我都建議要買"還不錯"的車,請準備1~2萬的預算
我覺得這價位區間的車C/P值最高,不算很貴,卻已經很不錯騎了
高價的車子一定會比較好騎順暢
對於沒體力的人來說就差異很大
便宜的騎個幾十公里河濱都騎不完
高檔的可以順利完成人不會累半死
只要是用"人"在實驗的,請問會有可能符合科學的定義嗎? 就因為不符合科學定義,難道就不能討論或推論一些數據嗎 ?就說過 "請不要在實驗程序或比較樣本的錯誤上作文章"了,還請各位用選擇方式,幫我的推論評分一下,
其實也只是好奇想知道除了形容詞外,是否能用一些數據來表達等級的差異 ?
就 AA AB BB… CC  DD 請各位評一下我的看法正確性到哪? 就這樣而已。

(因我是新手就算是大家認為我很錯,我也不會太難過。我只是新手,至少我還認真的想找出一些數據。)
相信會有人和我一樣,喜歡做比較、做數據。只要做多做久,正確的推論應該還是有可能的。

後來想想 車價和輕 絕對是一體的,在符合基本需求與安全前提下,越輕的零件不都是越貴的嗎 ?

今天換上細的輪組,然後把所有可拆下的東西(工具、打氣筒、水壺全部拆下)共減了約1KG,再騎上山
騎乘時間約從26min → 24min,進步約7.5%。所以又有了一個新的問題,這7.5% 和車重的減少比率(1/11=9%)與全部重量減少的比率( 1/80=1.25%),不知道後者的影響有多大 ?亦即 瘦的人車重少1kg 和重的人少1kg,何者的進步比例會較大呢 ? 我想一定是 前者,只是會差多少呢 ? 又是一個新的題目。
我覺得非常好呀
具有實驗精神
對您數據沒什麼可說
因為您的重點在價格差異下車子表現不同處在哪?
有這種實驗精神實在值得鼓勵
表現您有求實精神
值得拍手
我是認為好車價差那
除了材料之外便是公差要求
車子會動所以累積公差會產生很大的差異
代表品質管制
您有興趣再聊公差的問題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