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石油危機台灣不是也造就了一批單車潮,結果後來呢???可參考一下網路資料,1975年面臨石油危機,荷蘭積極發展自行車系統,短短十年內投入美金72億元,由中央 補助8成,地方只需要2成,投資自行車的相關基礎建設,目標是在2010年,自行車道總長度達到50億公里,日本政府從70年代鼓勵使用自行車,目前自行 車的成長率,幾乎與小客車的成長率相當,日本境內九成四的人行道,都是「人車共用」。這兩個國家的單車相關建設應該才是延續單車風盛行的關鍵目前台灣再做什麼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目前來看單車道規劃似乎還是走向休閒路線若是這樣下去,飽和速度應該會比想像的更快...全台灣那麼多道路連"規劃"都規劃不出來了,更何況"新建"單車道之類的建設了...
現在一堆人為了搶一台車子同時都跟好幾間車行訂車,更誇張的有時候不只訂一種款式,一次下定都是多款多台心理頭報持的想法是反正先搶先贏車子來了還能高價賣出賺一筆,讓我想到了一本書名叫做(不是只有你最聰明)當你會這麼想別人一定也會這麼想,目前版上看一看很多車廠,不管大牌小牌交車時間大概都落再6月中~6月底或許一次的交車並不會造成蛋塔效應,但是在陸續的幾次交車後呢??大家手上多訂的車子陸續到貨不就是變成要拋售嗎??很快的搶車潮會變成拋售潮囉!!更加上一些三分鐘熱度效應來個火上加油!!大家想想吧~市場終究會飽和~現在訂不到車友可能都是大家大數量的訂,等到市場飽和多餘的車子呢??
我想不管單車熱會不會退潮??? 退潮是一定會有這一天的!!!但要預估時間.. 或者想說到時有便宜可撿...我想大概還要一段時間吧.... 大家也不用想太多...一切回歸市場機制...話說: 現在單車真的已經有點像奢侈品了... 動輒上萬元以上...朋友自己組一台5萬多的單車... 我心裡就這想這不是可以買一台125機車了嗎??
jerry5168 wrote:朋友自己組一台5萬多的單車... 我心裡就這想這不是可以買一台125機車了嗎?? ...(恕刪) 為什麼不是,我朋友買一台125機車要5萬多,我心裡就這想這不是可以買一台還不錯的腳踏車嗎?以我而言,花5萬多買台機車,我還花不下去,花5 萬買腳踏車還可以接受每個人對東西的價值觀不一樣,我覺得機車會動就好,不用太好,而腳踏車太爛,玩起來很痛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