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碟煞車主流? 騙錢的產品?

everest_chen wrote:
那老闆沒說錯。你要是...(恕刪)


老抖牙的論調了,那些說公路車是求速度剎車不重要的還不如砍掉重練去騎場地車吧

去年碟剎耐力車已經一大片,今年的主流就是碟剎空力車,不少還是純碟剎不會有框剎版,很正常的明年會慢慢再延伸到輕量爬坡車去,框剎不會絕種但這些老古董除了指望UCI再放寬6.8kg規定以外實在沒什麼搞頭了
luftbubi wrote:
老抖牙的論調了,那些...(恕刪)


要用這種以為是的口氣講話的話,那我倒想問問你騎你的公路車才騎多遠距離。

專業車手連全車多幾克重量都要計較,那多了一組液壓或線控的碟煞系統的全車總重量在專業車手眼裡是怎樣的東西,我倒想聽聽看你要怎樣說了。

你騎公路車會喜歡停下來嗎?公路車零速起頭可不是高興的事情。 既然喜歡持續有速度,那裝個以剎車力為主的碟煞幹嘛。增加總重量還要被多凹很多錢。  一組剎車皮才多少錢,一組蝶煞要多少錢。   

主不主流都是商人的手段。和你講電競筆店是主流只是為了要多賣你那高價商品,和你講設備有多好,實際上你也感覺不出來。那喜歡走主流路線但是又不花太多時間玩真正需要設備的電腦遊戲的人,買個電競筆店要幹嘛。多花錢也沒在用到多好的東西,沒在用到真正的性能。

要說別人老骨董砍掉重練,不如反省你是否看清事理。老師傅修車賣車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了,那樣的人看得會比你淺???真會說笑

曾經有位車行老闆和我講,開腳踏車店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車手退休後來賣車,喜歡騎車也懂車,可以和你把一台車的性能和零件效能都講出來,但是維修技能普通而已。會賣你最好的最先進的,但是你其實不是很需要的車種。 另一種是扎扎實實年輕時就當學徒和師傅學修車。看懂了車的結構和性能,賣車是賣你需要的,不會和你推薦你用不到的車種。很會維修保養。便宜貨都能給你弄成物超所值的感覺。  我這兩種老闆都遇到過,才知道師傅的意思。


估計你這個小輩完全不懂這個含意吧。你有看清過生意人的策略嗎?你有和真正懂車會修車的師傅一起騎車聊天過嗎?你知道真正會修車的老闆,自己騎的其實是外表不堪但是性能很不錯的車嗎?


公路車可以裝碟煞,只要你想花那錢想要增價那重量,但是那是不是主流,你看清事物的道理後再來討論。我沒說是不是主流,只是設計原理上不合理罷了。
everest_chen wrote:
要用這種以為是的口氣...(恕刪)



那老闆沒說錯。你要是講公路車的話,碟煞不可能成為主流,也永遠不可能成為。如果你講半公路車(hybrid,偏向都市休閒)的話,那碟煞也不會算主流,只是比較高階一點而已。

這邊才自己在鐵齒說什麼主流不主流的,下一個回文就「主流只是商人手段」,你嘛幫幫忙別這樣難看好不好

你騎公路車會喜歡停下來嗎?公路車零速起頭可不是高興的事情。 既然喜歡持續有速度,那裝個以剎車力為主的碟煞幹嘛。增加總重量還要被多凹很多錢。

連brake late對比賽速度有什麼好處也說不出來的,所以我才說這些碟剎黑最終只能拿1~200g重量來說嘴,除了指望UCI再放寬6.8kg規定以外就沒搞頭囉。

退役選手等於很懂車嗎? 車店老板等於很懂車嗎? 事實就是這個群體有一大部份都只是傳統的跟隨者,酸言酸語從來就沒少過: 上卡笑死人了明明狗嘴最好、剎變把什麼玩笑沒人需要、碳車很危險啦鋼管才Q彈、電變就是垃圾騎半路就要死掉了、功率計是玩具啦選手最清楚自己行不行、空力都是騙小學生的、真男人飛輪都用11-23T、誰要10速啊誰要11速啊誰要12速啊...etc.

碟剎黑們跟你講重量的時候就會說職業戰車都是錙銖必較的,車手都知道什麼是最好一切都為勝利服務,然後跟你講什麼主流不主流的時候又會說都是廠家硬推才會在賽事有碟剎車啦



還在黑重量啊
有沒有別的梗啊
真的在乎
碟煞車有一堆七公斤以下的

一直說選手,啊你是選手嗎
你如果是選手,說打死都不騎碟煞車,我就沒話講

選手連自己體重都嚴格控制
不要讓我看到你挺一個大肚子在騎車
然後跟我爭那幾百克的東西

真的要競速
照你的論調
那騎輸碟煞車的是不是可以去死了

煞車皮多少錢,碟盤來令多少錢是吧
你怎麽不看輪組多少錢
是煞爆碟盤便宜還是煞爆輪框便宜

everest_chen wrote:
要用這種以為是的口...(恕刪)


剛開始騎車的時候我也認識了一位老師傅,據說很久以前是在美利達負責設計單車的。老師傅維修保養的功夫真的沒話說,我也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但是後來他年紀大,開刀出院後我出3000請他幫忙保養車子他都不願意,基本上就是半退休了。所以之後我都是到他的車店、用他的工具,自己保養維修自己的車子。老闆就在一旁喝茶,看不慣就指點。有時候我工作太忙,會花錢到別的車店請別人維修保養,但是目前沒有遇到100%滿意的,騎一陣子後還是要自己調整。久了以後發現自己的車還是要自己調,畢竟跟自己車相處最久的還是自己,車子的狀況自己最了解。

回到之前那位老師傅,他人真的很好,但是就是無法接受新的東西。幾年前,我換電變,那位老師傅嘮嘮叨叨了半天。加裝功率器也是一直念念念。買個碳纖輪,不情不願的幫我訂貨。這些幾年前都不是主流的東西,今天都是職業選手必備的裝備。我雖然不是職業選手,但是我也希望用好的裝備挑戰自己的極限。前面很多在強調慢慢騎就會安全。這種幼稚園小朋友都知道的道理有必要一直重複嗎?我如果單純想慢慢騎,我花個幾千塊買台淑女車不就搞定了嗎?花幾十萬搞公路車當然希望是又快又安全。

回到碟剎主流這個問題,我覺得碟剎很快在高端公路車會成為主流。但是對於一般大眾,碟剎不會是主流。因為路上最多的腳踏車是淑女車,是UBike。這些車種裝碟剎沒有優勢。

https://bike.shimano.com/en-EU/product/component/duraace-r9100/BR-R9170-F.html
BR-R9170-F 133 g/pc

https://bike.shimano.com/en-EU/product/component/duraace-r9100/BR-R9170-R.html
BR-R9170-R 123 g/pc

https://bike.shimano.com/en-EU/product/component/duraace-r9100/ST-R9120-R.html
ST-R9120-R 538 g/pair

https://bike.shimano.com/en-EU/product/component/duraace-r9100/ST-R9120-L.html
ST-R9120-L 538 g/pair

https://bike.shimano.com/en-EU/product/component/duraace-r9100/SM-RT900.html
SM-RT900 118 g (160 mm) 100 g (140 mm)
碟煞部分,這些零件總重1550g

-------------------分隔線--------------------

https://bike.shimano.com/en-EU/product/component/duraace-r9100/BR-R9110-F.html
BR-R9110-F 150 g/pc

https://bike.shimano.com/en-EU/product/component/duraace-r9100/BR-R9110-RS.html
BR-R9110-RS 148 g/pc

https://bike.shimano.com/en-EU/product/component/duraace-r9100/ST-R9100-R.html
ST-R9100-R 365 g/pair

https://bike.shimano.com/en-EU/product/component/duraace-r9100/ST-R9100-L.html
ST-R9100-L 365 g/pair
C夾部分,這些零件總重1028

-------------------總結線--------------------

這樣很明顯了,碟煞還多了碟盤、變把有油缸、卡鉗有來令,所以多了1550-1028=522g,好重喔~~~還沒有算油管裡面還有油耶!
如果每天拚武嶺還是跟人比賽獎金每秒幾十萬上下的還是不要用碟煞好了,最好連水壺也不要帶,出門之前先出恭徹底輕量化,安全帽也好重、車衣跟車褲也好重可不可以不要穿?車鞋加上底板也好重、襪子也好重,內胎跟工具也好重,打氣小鋼瓶也很重啊,所以只要帶鈔票就好,吃個早餐也不用找零了不然零錢也很重。

http://www.scottusa.com.tw/index.php/bicycles/road-bike-list/item/78-scott-foil-premium-disc
可是啊,FOIL DISC也才7.25公斤耶,而且這是市售車。我騎853鋼管配9s TIAGRA都騎得動了,多那幾公克是有這麼嚴重?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everest_chen wrote:


要用這種以為是的...(恕刪)

專業車手在意的是重量,怎麼樣才能達到6.8kg的最低限重!
olaff wrote:
專業車手在意的是重量,怎麼樣才能達到6.8kg的最低限重!...(恕刪)


專業車手(像下面這一位),比較在意年薪如何能再增加6.8%


而不專業車手(有如你我)
才錙銖計較那幾g 彷彿可以讓我們更進步.....
單車生活、義大利老車改造一起熱鬧中https://ibikeeric.blogspot.com/
其實這個碟刹 vs 夾刹的討論不就跟:

電子變速 vs 機械變速
管胎 vs 開放胎
碳纖維輪組 vs 鋁製輪組
空立車架 vs 非空立車架

你不能否定他們能給你的優勢,但是都需要比較多支援來購買還有保養他們而已。

你説會不會是主流的話,以上五點(應該除了管胎外,現在應該都是無内胎吧?)在高階車上已經是主流了
ericsss0203 wrote:


專業車手(像下面...(恕刪)

我是計較手機電量6.8趴好讓我多當一下鍵盤車手啦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