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enwang wrote:請問這說法有依據嗎?...(恕刪) 他講的有一點點錯~但是也不完全錯~本來柏油路在鋪的時候就可以把排水設計進去~不用中間高兩邊低~妳去看看德國的高速公路就知道了~路是平的~但是下雨的時候車子在上面跑也不會有水霧~主要是鋪的時候用的石頭的問題~台灣用的都比較圓~德國用的比較接近稜形~所以水很容易就可以排到石頭下面~台灣的就算你中間高兩邊低妳開快一點還是有水霧就很明顯了
小簡7310 wrote:他講的有一點點錯~但...(恕刪) 滲透和排水是兩回事.重點應在檢討排水的方法,中央較高是一種方法您說的高速公路用稜形碎石排水也是一種方法.但用稜形碎石排水好來證明柏油路能滲透?很難想像.另請教,稜形碎石排水且鋪平面的方式用在臺灣的市區道路合適嗎?
rootz wrote:大陸也一樣罵路修不好...(恕刪) 看到這個真的怎不住要回一下..薄如紙..以圖上面來看柏油至少也有10公分但是台灣的柏油通常是在3~5公分.(5公分是官方標準)差這麼多怎麼比..而且他那個部是柏油問題.因該是水管破裂被水掏空地基
以上大家所說的皆非也!台灣的道路不平整,其實是大有為政府拼經濟的德政!各式車輛(汽車、機車、自行車)走在顛簸的路上,輕則零件耗損量大、可促進零件業、維修業、產險業、宗教業的繁榮!重則發生車禍、除了上述的產業外、也可增加車輛製造業的業績;如果有人身受傷、則促進醫療業、醫療保健品業、壽險業、禮品業、宗教業的繁榮;如果有人不幸往生、除了上述的產業外、殯葬業的業績也可提升!大家說是不是大有為政府的德政!
路不能太平考慮到戰爭狀況要影響登陸的敵軍,讓敵軍無法適應台灣的路況進而使登陸敵軍產生暈眩頭暈無法作戰對岸路很平,是我方長期滲透敵方高層改變敵方道路施工作法 (影響敵方使用道路習慣)我們抗日成功是一個例子 (至今他們還沒發現到這個問題)賽德克族人數少打贏日軍也是,山路真的太難走了同理可證 我們從賽德克族人的經驗學習到這新的作戰方法基本上要相信政府是對的有時候不能說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