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一位父親的請求-遇到小朋友騎車,請小心!

小孩騎的慢,沒有自制力,父母無能為力,所以在自行車道只能請大家體諒了。
為什麼不是道歉呢? 影響到一般用路人,害大家摔車,我的BMC新車時還真的為了躲迎面而來的小孩嚴重受傷,怎麼賠,record手把都壞了,換一套要13000元,但總比撞倒小孩划算,只好自認倒楣,我要體諒什麼,父親還怪我讓小孩學騎車就嚇到,我告訴他難道要我下來牽車恭送小孩練車,看到小孩已經先將車速降到快可以下來牽車了,還好先拖卡,不然更慘。
看到最近的新聞,橋斷了,路崩了,山塌了,土石流、為什麼不是道歉呢?因為真的說不通,也沒有自省能力,大家也只能體諒了。
tarmace5 wrote:
小孩騎的慢,沒有自制...(恕刪)

要是我就訓刺那個爸爸
不注意自己的小孩還...
話說回來我覺得自行車道並不是一個適合剛要學騎腳踏車的小朋友所練習的地方
由其是假日
另外我覺得小三以下的年齡去也不好
除非小朋友對腳踏車駕駛已很熟悉
我覺得很多家長的觀念很有問題
小朋友剛開始學腳踏車應該是帶他去空地練習的....
maiko1214 wrote:
引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部分內容:

強調聯合國在世界人權宣言中,宣稱兒童有權接受特別養護與協助的宣言。
  確信家庭為社會之基本團體,是所有成員特別是兒童成長與福祉之自然環境,故應獲得必要之保護與協助,才能使其在社區中充分擔當其責任。
  承認兒童應在家庭環境中,在幸福、愛情以及瞭解之氣氛中成長,才能使其人格得到充分和諧之發展。
  考慮兒童應受到充分之訓練,使其能在社會中過其個人獨立生活。並應在聯合國憲章所揭示之理想精神,特別是在和平、尊嚴、寬容、自由、平等以及團隊精神之下獲得培育成長。

~~~~~~~~~~~~~~~~~~~~~~~~~~~~~~~~~~~~~~
林林種種的想法能讓每個人不受傷不出意外
就是大人的慢 停 等

內政部交通運輸研究所對自行車道的見解如下
國內目前自行車專用道的使用多著重在休閒、遊憩、運動之功能。針對以通勤、就學為主的運輸功能所設置的自行車道系統,較少有整體性之規劃與設計。因此,消減自行車使用上之侷限,並提供相關配套,是現階段所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可見河濱單車道當初規劃時仍以休閒、遊憩為考量...

在社會中 其實兒童是最弱勢的
所謂父母 腦殘的結果仍由兒童承擔
在進步文明和諧的˙社會中
兒童之教育 父母有責任 全體社會也有相對責任
如果這個社會只重個人感受 無法忍讓一個兒童在成長學習過程
對成人休閒的不便
連休閒都要去互相追逐壓迫的社會 而不是 慢 停 等 的進步秩序社會
也正是台灣社會的小縮影

大家要共同努力的地方還很多!

關於兒童人權有興趣的車友可到內政部兒童局網站查詢


vios92 wrote: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從來沒看過聯合國幹過啥正事,這個公約有啥用?
什麼叫做"必要之保護與協助"?請定義之!
我從來不認為,必要之保護與協助包括"縱容"。
前面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遇到守規矩的小孩,對我們來說,只是慢下來等一下而已,並不會造成我們的不便。
我所無法容忍的,是那些縱容小孩胡作非為的父母。

社會中,兒童真的是最弱勢的嗎?兒童後面的大人,不都很強勢嗎?
動不動就告老師,找民意代表告學校,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對不起你家小孩,兒童何弱勢之有?
那些辛苦教導兒童,卻被告上法院的老師,不弱勢嗎?那些辛苦搶救生命,卻被告上法院的醫療人員,不弱勢嗎?
在法律上,兒童無行為能力,那兒童後面的大人,就要善盡"保護"與"管束"的責任,而不是只有"保護"而不必"管理"或"約束"。

"這個社會只重個人感受,無法忍讓一個兒童在成長學習過程對成人休閒的不便"
反過來看,既然知道兒童在成長學習過程會對別人造成不便,何不在兒童成長與學習完成後再帶出來?
一定要在他們還沒成長學習完成前,就帶出來造成別人的不便,也增加兒童自身的危險?
到底哪一個才是保護兒童的做法?

你可曾在捷運上,看過與老人搶位,而且是家長示意默許的兒童?你可曾在自助餐,看過把餐具與餐點弄亂,而大人卻不加以糾正的兒童?等這些兒童長大,你會希望他們多守法?在河濱公園騎車橫衝直撞的小孩,你希望以後他能多遵守交通規則?

沒錯,河濱車道就是個小社會的縮影,我始終都認為,有受過教育與沒受過教育的兒童,就應該得到不同的對待。既然你的父母不教,那就由這個社會幫你教,你也不要怪這個社會對你的小孩殘酷,是你的小孩先對這個社會不友善

真的是無言耶!!

小孩不但弱勢而且是無辜的,不爽的話直接去教訓對方腦殘的父母呀!

與其在這裡鬼叫半天,你們這些不爽車道上有小孩亂騎車的大人,為什麼不乾脆組支兒童自行車安全宣導隊,專堵那些身旁有腦殘大人的小孩呢?
限速10km/hr,請遵守交通規則!

超速和闖紅燈一樣都不好。
身為通勤者,看到小朋友的機會多
久了大概也有些心得
一般而言,非假日通勤的時候,小朋友不多
相對起來閃避空間大,騎的時候心情還滿篤定的

就我所看到的部份,大部分的小朋友騎起來是OK的
只要不要做出任何讓小朋友受到驚嚇的動作(比方說在小朋友子正前方10M內超車)
小朋友也不太會做出啥特殊的舉動
家長基本上也是會緊張小朋友在車道上的安全
三不五時也會要小朋友減速、靠邊、不准衝.....

當然啦!有時候小朋友也是會出現U型轉、緊急煞停、逆向行駛等違反常理的動作
我都是看到小朋友的時候自動提高警覺、降低車速因應啦
不過騎這麼久,還是跟小朋友有過兩次碰撞
一次是超車時沒考慮到小朋友有可能會突然加速,結果超過去後被小朋友追撞
(這次雙方無事,互相賠禮,和平收場。得到的教訓就是超小朋友車除了車速不能快之外,還必須拉長超車距離)
另一次是停下來靠在路邊欄杆喝水的時候,被逆向的小朋友撞個正著
(這次超冤,停在路邊被撞就算了,還被家長罵說怎麼可以撞小朋友......俺的水壺都不知道被撞飛到哪裡去了)

除了這兩次不愉快,基本上還有幾次小小的驚險鏡頭,不過都閃過去了
在此希望各位車友如果在車道上看到小朋友
第一個反應是先減速慢行,如果要超車,車速請盡量保持在比小朋友略快的速度
千萬別"咻"一聲就過去了,可以的話鈴鐺鈴一下更好

相信不管是車友以及家長,都不希望見到有小朋友在車道上受傷
因此家長給小朋友的行前教育、車道上的種種叮嚀以及車友在車道上的種種行動
都會影響小朋友在車道上的安全與否
因此可否讓小朋友擁有美好的自行車童年,有賴家長以及車友兩方的努力

望大家共勉之
在自行車道上會發生狀況,難道都只是單方面(單友或小孩 、家長)的責任嗎?
很多時候當自己對一件意外說得理直氣狀時,在旁人看來又不一定是這麼一回事了!
有時換個角度看事情,對與錯就不再是那麼的明顯且絕對了,尊重和包容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無法接受自行車道人滿為患的狀況 ,那就換個地方騎,何必用言語暴力來發洩心中的不滿?

給那些喜歡開口閉口說別人「腦殘」的網友一個忠告:
當你說人腦殘時,給人的感覺其實是在指自己吧!這種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事,就別急著到處宣傳了。
難解、難解
既要騎假日又不想碰到小白
總有變通方法,1.不騎河濱道
2.要騎河濱道就騎超冷門路段
例如大漢溪左岸新海橋到鶯歌
碰到全家福的機會很少
還有,北縣端台北橋到重新橋
此段別說全家福,連想找個對向車友打招呼的機會都很少

還有還有,淡水河左岸,二重疏洪道成盧橋到台北橋這一段
大部分都騎在堤防上,往下看淡水河景色絕美,但有一段是騎提防下
非常荒涼,四周雜草漫漫,渺無人煙,騎好久也見不到一個人影
直到騎到快到重陽橋才看到人煙
如果不想那麼荒涼,又不想碰到小白
可以考慮基隆河兩岸
再介紹一條絕美路段,騎到景美舊橋別急著回頭
再往前走到木柵動物園,此段景色很棒,路況絕佳,但騎的人很少
可以考慮

k6668 wrote:
限速10km/hr,...(恕刪)


這位仁兄,你還在用撥接的嗎?

你哪隻眼睛有看到台北環河單車道是時速十公里的速限拉?

那張照片只代表那個縣市那個鄉鎮的速限,不代表其他地區,了解嗎?

我在台北縣中和板橋單車道看到的速限可是40KM喔~~~~

又蓋高樓了!
這種事情不就是你(老爸)看我(單身)不爽,就是我(單身)看你(老爸+活小孩,基本上是活的才會動)討厭! 
什麼彼此尊重,同理心,側隱之心!早就躺在路上,留下無數的車痕!
騎車不是為了運動,運動不是為了健康,在追求身體健康之餘,別老是
想這些事情破壞心情的愉快吧!
人需要被教育的,
教育是需要時間的,
有點耐心吧。
yiyen wrote:
身為通勤者,看到小朋...(恕刪)
因此可否讓小朋友擁有美好的自行車童年,有賴家長以及車友兩方的努力


我覺得您的全文寫的很客觀,我很欣賞這樣的觀點

也請車友多別太跟小朋友的冒失舉動計較
多給他們一些遊憩空間
畢竟在都會區內
實在很難找到像河濱公園這樣
比較可以安心的讓小朋友騎腳踏車的地方了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