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ko1214 wrote:
引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部分內容:
強調聯合國在世界人權宣言中,宣稱兒童有權接受特別養護與協助的宣言。
確信家庭為社會之基本團體,是所有成員特別是兒童成長與福祉之自然環境,故應獲得必要之保護與協助,才能使其在社區中充分擔當其責任。
承認兒童應在家庭環境中,在幸福、愛情以及瞭解之氣氛中成長,才能使其人格得到充分和諧之發展。
考慮兒童應受到充分之訓練,使其能在社會中過其個人獨立生活。並應在聯合國憲章所揭示之理想精神,特別是在和平、尊嚴、寬容、自由、平等以及團隊精神之下獲得培育成長。
~~~~~~~~~~~~~~~~~~~~~~~~~~~~~~~~~~~~~~
林林種種的想法能讓每個人不受傷不出意外
就是大人的慢 停 等
內政部交通運輸研究所對自行車道的見解如下
國內目前自行車專用道的使用多著重在休閒、遊憩、運動之功能。針對以通勤、就學為主的運輸功能所設置的自行車道系統,較少有整體性之規劃與設計。因此,消減自行車使用上之侷限,並提供相關配套,是現階段所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可見河濱單車道當初規劃時仍以休閒、遊憩為考量...
在社會中 其實兒童是最弱勢的
所謂父母 腦殘的結果仍由兒童承擔
在進步文明和諧的˙社會中
兒童之教育 父母有責任 全體社會也有相對責任
如果這個社會只重個人感受 無法忍讓一個兒童在成長學習過程
對成人休閒的不便
連休閒都要去互相追逐壓迫的社會 而不是 慢 停 等 的進步秩序社會
也正是台灣社會的小縮影
大家要共同努力的地方還很多!
關於兒童人權有興趣的車友可到內政部兒童局網站查詢
vios92 wrote: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從來沒看過聯合國幹過啥正事,這個公約有啥用?
什麼叫做"必要之保護與協助"?請定義之!
我從來不認為,必要之保護與協助包括"縱容"。
前面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遇到守規矩的小孩,對我們來說,只是慢下來等一下而已,並不會造成我們的不便。
我所無法容忍的,是那些縱容小孩胡作非為的父母。
社會中,兒童真的是最弱勢的嗎?兒童後面的大人,不都很強勢嗎?
動不動就告老師,找民意代表告學校,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對不起你家小孩,兒童何弱勢之有?
那些辛苦教導兒童,卻被告上法院的老師,不弱勢嗎?那些辛苦搶救生命,卻被告上法院的醫療人員,不弱勢嗎?
在法律上,兒童無行為能力,那兒童後面的大人,就要善盡"保護"與"管束"的責任,而不是只有"保護"而不必"管理"或"約束"。
"這個社會只重個人感受,無法忍讓一個兒童在成長學習過程對成人休閒的不便"
反過來看,既然知道兒童在成長學習過程會對別人造成不便,何不在兒童成長與學習完成後再帶出來?
一定要在他們還沒成長學習完成前,就帶出來造成別人的不便,也增加兒童自身的危險?
到底哪一個才是保護兒童的做法?
你可曾在捷運上,看過與老人搶位,而且是家長示意默許的兒童?你可曾在自助餐,看過把餐具與餐點弄亂,而大人卻不加以糾正的兒童?等這些兒童長大,你會希望他們多守法?在河濱公園騎車橫衝直撞的小孩,你希望以後他能多遵守交通規則?
沒錯,河濱車道就是個小社會的縮影,我始終都認為,有受過教育與沒受過教育的兒童,就應該得到不同的對待。既然你的父母不教,那就由這個社會幫你教,你也不要怪這個社會對你的小孩殘酷,是你的小孩先對這個社會不友善。
真的是無言耶!!

小孩不但弱勢而且是無辜的,不爽的話直接去教訓對方腦殘的父母呀!
與其在這裡鬼叫半天,你們這些不爽車道上有小孩亂騎車的大人,為什麼不乾脆組支兒童自行車安全宣導隊,專堵那些身旁有腦殘大人的小孩呢?
久了大概也有些心得
一般而言,非假日通勤的時候,小朋友不多
相對起來閃避空間大,騎的時候心情還滿篤定的
就我所看到的部份,大部分的小朋友騎起來是OK的
只要不要做出任何讓小朋友受到驚嚇的動作(比方說在小朋友子正前方10M內超車)
小朋友也不太會做出啥特殊的舉動
家長基本上也是會緊張小朋友在車道上的安全
三不五時也會要小朋友減速、靠邊、不准衝.....
當然啦!有時候小朋友也是會出現U型轉、緊急煞停、逆向行駛等違反常理的動作
我都是看到小朋友的時候自動提高警覺、降低車速因應啦
不過騎這麼久,還是跟小朋友有過兩次碰撞
一次是超車時沒考慮到小朋友有可能會突然加速,結果超過去後被小朋友追撞
(這次雙方無事,互相賠禮,和平收場。得到的教訓就是超小朋友車除了車速不能快之外,還必須拉長超車距離)
另一次是停下來靠在路邊欄杆喝水的時候,被逆向的小朋友撞個正著
(這次超冤,停在路邊被撞就算了,還被家長罵說怎麼可以撞小朋友......俺的水壺都不知道被撞飛到哪裡去了
)除了這兩次不愉快,基本上還有幾次小小的驚險鏡頭,不過都閃過去了
在此希望各位車友如果在車道上看到小朋友
第一個反應是先減速慢行,如果要超車,車速請盡量保持在比小朋友略快的速度
千萬別"咻"一聲就過去了,可以的話鈴鐺鈴一下更好
相信不管是車友以及家長,都不希望見到有小朋友在車道上受傷
因此家長給小朋友的行前教育、車道上的種種叮嚀以及車友在車道上的種種行動
都會影響小朋友在車道上的安全與否
因此可否讓小朋友擁有美好的自行車童年,有賴家長以及車友兩方的努力
望大家共勉之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