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請問去捷安特要測三角幾何一定要先買車嗎?

還是要自己先做功課比較好

就算店家幫你量.你就信任他??

朋友167公分.店家賣他L號.跟他說調一調剛好

買了再來後悔..
本人有自行車店的工作經驗,相信可以回答樓主的問題。
先參考這一篇,小弟本人寫得,成車購買建議。
http://aceddar.pixnet.net/blog/post/34316917

文章提到.....
當車主完全不限定品牌,
要在眾多品牌中找出自己適合的車架,確實有困難。
透過仔細FITTING"量身",透過"對車主身體的瞭解",
來篩選過濾合適的車架,這個有其必要。
(但量身者必須有足夠的經驗與專業作判斷,不然只是量心酸的)

而購買成車,已經把範圍限制住了。
量身,瞭解車主身體,
這些要轉變成"車輛設定"的參考,
還有"車架SIZE的選定"。

好騎的車,購買時有兩大重點。
1.合適的SIZE
這是指能獲得"最大調整空間"的車架SIZE。
2.良好的調整
包括車架之外其他部分的選擇使用

所以捷安特店家說得修改,
應該指的是除了車架之外,其他零配件的選擇。
只要車架size合適,有足夠的調整空間,確實可以調出來。

當然樓主若有什麼特別之處,就要現場確認調整了。
======
這邊講一下為什麼店家要確定買車後,才願意fitting。

用途溝通,決定車架size,還有騎姿建立,
零配件微調,騎車技巧指導.....
快的話是2小時,慢的話搞上4~5小時都有。
而且通常還需要追蹤。

而fitting的器材,少則10萬元,多則50萬,也有上百萬的。
fitting施作者的證照,上課講習,也要錢。
以捷安特來說,RRS全套系統的導入,包含週邊,10萬元是基本的。
沒有RRS,店家一樣可以賣車。
RRS系統,就是希望讓購車服務能夠升級。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捷安特店家這麼多,
你要和誰買都可以,為什麼要挑RRS?
說穿了,就是要買店家的經驗和調整功力。

你要店家的經驗和調整功力,當然要先和店家買車呀。
只是要FITTING,坊間專業FITTING也是要付費施作。
沒有什麼先試看看這回事。

從你跨上RRS試乘車開始,
不管是座墊的挑選,座墊的位置,踏板選擇,
卡踏卡子安裝,把手寬度和把型,龍頭長短高低,
煞變把的位置........都是經驗。
若是我不作任何調整,也不用溝通,
單純把車丟給消費者去試.....車還是會很難騎。

自行車FITTING沒有試看看得。
這個不像你去買球鞋,套看看就可以感受的到。
======
目前很多自行車品牌,都有自己FITTING SYSTEM。
獨立廠牌的FITTING SYSTEM,
就屬Retul 3D Bike Fitting最有名。

曾經參加Retul的公開講座,
其實有提到各自行車廠牌的FITTING SYSTEM,其實都有個盲點。
就是各廠牌FITTING完,都不會建議你去買別家的車。
車廠的FITTING SYSTEM主要還是建立在賣自家車。
Retul沒這個問題,因為他們不賣車,可以比較中立。
真的會擔心車廠FITTING SYSTEM不夠客觀,
錢花下去,找獨立廠牌FITTING SYSTEM。

而以我自己在車店的經驗,
車廠自家的FITTING SYSTEM也不致於這麼注重推銷。
事實上,很多差異真的也沒有這麼誇張。
自行車在UCI的規範下,
還是希望回歸人的競爭,而不是器材的戰爭。
器材只要剛好,合適就可以了。

沒有那種兩個廠牌車子,
角度差1度,或是差個1公分,
你就不能騎,或者騎起來就變慢的。
若是差一點,就不能騎,調不出來......

每年職業車隊選手來來去去,
換隊換贊助,零件車子也都會換。
選手會比你更計較這個差異,好嗎??
======
捷安特的RRS系統,
已經是近年來自行車零售業很大的進步了。
不管是金錢,還是時間成本,對店家來說都是負擔。
若還賣不了車,任人試......真的太侮辱專業了。

與其擔心要不要花錢,不妨先去探聽學有專精的車店,
配合FITTING系統,還有耐心的調整,這樣車子才會適合。

FITTING SYSTEM,還是需要人去操作。
武器要看人用,先找對人。
這篇會蓋大樓
主要就是因為台灣長久以來
一直無法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完整的fitting本就都該收費
不管你買不買車
上了量身台,就該有付費的正確心態

但台灣的店家習慣"買車送fitting"
長久下來,除了容易發生爭議外
由於fitting本身無法讓店家直接獲利
其品質也會下降

小弟體驗過捷安特整套的Fitting系統
從身形的量測、到上fitting台作幾何的最佳化、鞋底板、坐墊的選擇與調整等
就算是熟練的店家幫忙操作
也至少耗時1~2個小時以上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認為這樣的服務是否也該免費?
而大部分買車時店家送的Fitting
體驗到的又是怎樣的內容?

當然....對許多剛開始接觸公路車的車友
肌肉群尚未建立、騎姿也未必正確
此時需要的其實也就是簡單的身形量測其實也就足夠了
這部分通常對店家來說通常也花不了多久的時間
買車時幫您量一下,至少讓你購買到正確尺寸的車架
其實剛入門的車友來說也就夠了
此時去作完整的fitting大多也是浪費錢而已
這觀念也是要先建立才是

專業解釋不值錢!
和檢查後看報告不想付掛號費的心態是一樣的,

民眾還可以教育,但現在連健保鼠都有同樣心態!
專業解釋健保署認為不值錢,必須施行治療或開藥,健保署才認為"消費者"有被滿足到,才給付當次門診

-->花錢買藥送解釋病情喔!!

對不起,歪樓了~

人在運動時姿勢的適應力是很強的,
而相對應fitting不當所造成的運動傷害,都是長時間在不當的生物力學重複動作下,累積出來的問題,
但是,當你還沒有足夠的耐力(心肺耐力和肌力)時,有可能還無法累積出問題,就已經需要停止運動休息,
比如說:上坡騎不動需要牽車,太喘需要坐下休息喝水......這樣都可以減少軟組織重複性的傷害
每一次的騎乘,都去注意自己身體的回應,調整車子或是調整自己

除非你已經有慢性的脊椎疼痛或是有四肢的舊傷,這就必須列入特殊考量,
甚至是在接受自行車運動之前,要先接受基本的運動治療或是訓練,
fitting是以減少肌肉骨骼的負擔為首要,
但以這樣的狀況,公路車的騎乘姿勢,無論怎麼fitting
都比不上淑女車,登山車的設定,可以減少脊椎和附近肌肉的負擔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