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高架"自行車專用道(圖多)

Want Strida No Aluba wrote:
你是不知民間疾苦的人...(恕刪)


你才是無知的

繳稅很了不起嗎?
如果有這種高架道,使用者付費也是甘願的
燃料稅要幹啥的?就是叫你少用動力車!

在市區做出這種專用道
交通的便利及速度並不會慢
流暢絕對比速度來的重要
控油凝膠 wrote:
你才是無知的繳稅很了...(恕刪)


繳稅當然了不起 !!

使用者付費也甘願 !? 你自己去蓋自己去付吧 !!

燃料稅要幹嘛 !? 沒幹嘛 ! 就是另一個名目的稅項而已 !! 別想太多 !! 繳就對了 !

單車騎就騎 一昧地要求太多無益單車騎士的形象 !! 單車高架路............你自己籌錢去蓋吧 !! 有目前的單車專用道就該惜福囉 !!

Want Strida No Aluba wrote:
你是不知民間疾苦的人...(恕刪)


= =我當然敢講 是因這是事實
很多雜誌或是社會研究都有

機車這種交通工具確實反應台灣人的某些個性

而且大家只是在討論妳這麼兇作啥

不然光拿日本某些品牌來說 honda 鈴木 將所有的機車銷到台灣幾及東南亞 國內卻不做大量內銷
先不說市場需求 可見他們的心態
且他們的學生 滿18的有多少人會跟爸媽吵要機車
而國內最明顯的例子:機場禁止機車進入
機車本身本來就多方面影響市容以及交通 且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 回歸最初使用方式是基本 而單車是所有車輛的前身 且在目前環保意識下 單車本來就是未來必須發展的移動方式


真是討戰

而且我說的方式都是有些國家行之有年的 不過台灣不合作運動昌行? 確實有實行困難 也許您是此運動的提昌者?
漫無目的的反對是造成社會進步的原因之一
不知民間疾苦...您表現的很如此?
我沒汽車 有的機動車就是50CC小白一輛 年代久遠 還不能雙載 遠行都搭大眾運輸 不知道誰比較不知民間疾苦唷?

---
樓主呀
出現激動的反對者?
小的不再來此了
不過以小的所學
不論是都市計畫/工程估價/社會現況 50年內都不可能
這個討論已經有點偏離主題了
小妹認同樓主的用心
但是反對以這種單車最大的工程建設來做 多方面都不合理 抱歉 我學工程的 有點現實
ddcatt wrote:
...
以目前台北捷運的方便度,
似乎應該加強接駁的是住所到捷運站,
或是捷運站到公司的這一段。

若是大舉開發南來北往的單車專用高架道路,
可能現行還沒有那麼大的使用人口。
直接劃設人行及腳踏車共用的路面,
或是在夠寬的安全島區域內部劃設腳踏車綠園道,
也許是比較短期的推廣作法...(恕刪)
身為一位單車愛好者,單車能夠貼近生活當然是最高宗旨。小弟將單車做了以下4個使用層面上的區隔...

雖然有所區隔,但重點是"互不排擠"!
很多網友會希望以平面的單車環境能更為友善為第一優先,這點個人並不反對。只是平面與高架在機能、效率上還是有所差別,如要全面提升單車的使用率,讓食衣住行中的交通能多多倚賴環保的單車,則應該是要各各層面皆顧及:


1.都會通勤型:

個人之所以推薦"高架"前面已說明許多,這裡再整理一下:
a.獨立專用道,不畏其他車輛侵入。---安全
b.高架於平面不須與其他車輛交會,不必等紅燈。---時效
c.通勤兼顧騎車健身,並能欣賞風景。---健康
d.節能減碳愛地球。---環保

高架自行車專用道一旦成型,它的使用者來源(或是排擠對象)會是
a.原本就愛好自行車運動者。
b.機車通勤族。---因油價貴,或是政府也可設法增稅來抑制。(機車產業準備砲轟本人)
c.汽車通勤族。---同上。(汽車產業準備砲轟本人)
d.想要節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票價的人。---這部分會比較少(以捷運單程20元計,改騎單車一年節省近萬元)

且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不但不會是自行車專用道成型後所排擠的對象,如捷運,一部分汽機車通勤族也會分流至去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特殊情況不適合騎單車者,大眾交通工具也會是其選擇之一。

2.社區型:

即是在住家社區附近走走,當作代步工具而已。

3.都會休閒型:

都會休閒型,我將它界定在凡是以平面路面來做自行車交通使用者(包含平面自行車道)。
而且一旦由"高架自行車專用道"下來後,進入平面路面,馬上即轉變為"都會休閒型"。
a."都會休閒型"須與其他車輛接觸流動,所以得務必遵守平面道路交通規則。
b.雖然常說:汽機車要禮讓行人,然個人認為一旦自行車與汽機車交會時,自行車須先讓汽機車通行。原因無他,自行車在這些交通工具裡,"瞬間機動性"算是最差的...。甚至是行人瞬間跑步、跳開的速度都還比自行車的起步來的快。若要讓汽機車慢慢等待自行車起步,不如汽機車油門"催"一下,馬上駛離。

4.郊區休閒型:

如河濱自行車道,風景區的自行車道等等。
iwasafool wrote:
...
有去過一些國家經驗
就知道他們也不會在都市內蓋單車道
因為脫褲子放屁
道路老早以單車為主流了.....

我比較傾向郊區的單車道...(恕刪)
每個國家都有其特別面貌。而台灣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機車特多。是所以難以如先進國家那般順利地能讓自行車成為主流。
這也是我推高架自行車道的原因之一,好讓機車通勤族能大量轉換為以自行車來通勤。

台灣有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的風貌,也並非凡事都得取法先進國家而後才來認定、判斷建設的可行性如何,或是才來作決策依據等等。


jackyhsiao wrote:
...不過專用車道要考量行走的地面, 舖一般的道路用的泊勝過"華而不實"的地磚...(恕刪)
就算是風景區的自行車道也是,那些在冷氣房裡決策的行政人員,應該去騎無避震的自行車於非柏油路面上感受感受。


flynote wrote:
...可是如果擠壓到路樹成長的空間,
我會傾向不建設高架車道,讓路樹林蔭能夠完整。...(恕刪)
仔細觀察,台北路上的行道樹,生長高度高至3、4樓層以上的也不少。就以椰子樹為例,如果高架自行車專用道旁邊種植成排椰子樹,讓台北多幾條椰林大道,是不是也不賴:)


cmcmba wrote:
...道路合法高度起碼要4.5米(客貨車通行高度)...

倒是用現有道路規劃自行車專用道是OK的....只是台灣機車族一定會佔據整條自行車道...法治觀念差...也是沒辦法....(恕刪)
是的,全面提升高度至一般行人天橋的高度(約在2、3樓之間);
沒錯,平面自行車道只能視之為休閒等級,也許下一秒會跑出一隻狗或貓也不一定啊。


iwasafool wrote:
我覺得不好用.....
必須考慮高車穿越
高度保守估計.....
4.5公尺
要全民都可騎上去的坡度
5啪以下吧....
那這樣豈不是要90公尺嗎= =這樣能設的閘道也太少了吧
而且我敢說90公尺5啪還是很多人上不去
尤其是單速的

讓我們來看看如果只有30公尺
坡度15啪!!!!

好吧牽車就牽車
那下橋15啪.....我保證意外頻傳.....
結論是下橋要用牽的
如此會迴堵........
上"高架自行車專用道"後來就改以"輸送帶"來解決,騎車通勤的人可以"完全"不用爬坡而達目的地,所以沒有問題;
至於下坡,除了將距離拉長減緩坡度外,要不也可以以「之」字型或其他迂迴的方式,緩坡下來。

萬一使用人口增多而造成迴堵,那也只好多疏導外,就是要求須靠邊排隊等待,好讓左邊車道淨空,讓直行車可以順利通行。

我們的決策者和執行官員要是有您一半的毅力就好了。
不僅勇於創新,圖文並茂地分析現實,闡述理念,使之相當簡單易懂。
亦能即時蒐集民情輿論,並加以構思解決之道。
這裡可是真情民意廣場,長官們可要多看看哪!
All Money Back Me Home!
喔~都過這麼久了
樓主還沒放棄??!! 真是佩服佩服.....


講真的....你要不要先幫殘障同胞想一個無障礙都市空間,比較實際呢?
還是~單車族比較偉大,所以要先處理你的偉大工程??
當然你沒這個意思......

不過~殘障同胞、老人幼童、單車族
在馬路上都有差不多的問題
你認為~何者為重??
是一起處理??
還是廝殺一場,看誰勝出??
當然~你也不會跟殘障同胞及老人幼童爭食社會資源的!!你不是壞人~對吧


既然如此~那遇到這種問題,還要繼續下去嗎?
不然就送件~每位立委辦公室都送一份你的偉大公共工程計畫書
這算公共工程嗎?
或許對你來說~算是吧!!

一開始要一整條專用道大概做不到,
也勞民傷財,
不過我覺得可以找一個關鍵的路段弄條示範道路,
也未嘗不可.....
相信大家小時後都看過小叮噹
小叮噹的萬用袋,很有趣,很多法寶
許多小時候無法想像的道具
現在都已成真
也不過短短幾十年
就像來這版的許多車友
原本對腳踏車沒有感覺
然後就上癮了
騎腳踏車爬陽明山
沒騎過,會說太累
真的有騎過,會覺得很輕鬆

開版大大真是太厲害了
讓身為專業設計師的小弟真是甘拜下風.......

小弟曾參與國內數條自行車專用道的規劃與設計工作(恕我不提是那幾條)
以目前台北縣市周邊河濱自行車道來說,已經有部分路線是具有高架、專用路權的五星級車道
(例如淡水河北岸關渡至竹圍)
比起中南部及東部的"所謂"自行車道,北部的車友是幸福的

為何不全線施設高架車道呢?當然跟經費有絕對的關係
目前的規劃,還是要在有限的經費,發揮最大的效用
各位大大,總不希望政府花了一筆錢,只做了一小段專用高架道
而是做區域性的整體規劃,可以共用路權(如人行道並用、或鄉間小道假日專用)
在必要設置高架、專用的橋樑或路段再予以施設
這樣才能獲得最大效益
至於稅不稅?應該不是討論重點吧............
以上個人淺見.........
daujlgr

現在財政赤字,這種工程要花百億元以上,有可能嗎


wayneelv

政客與政治家的不同...後者的遠見不會也不容發生"父子騎驢"的問題..懂嗎?!
政策不僅涉及利害關係群體/個人...還包括社會觀感與資源的正當分配...一個簡單的道理~
64年興建的十大建設的比喻是您提的~
舉一高說吧~您知道幾十年來~貢獻這一條道路最力的人就是罵它最兇的用路人嗎?
單車族拿什麼貢獻出一條專用高架道?憑什麼資源是這樣分配的?


RaySung

照您這樣說..
油價虧損..全民買單..
是否對那些完全不使用油品的人就公平??
河濱車道..對那些從不騎車的人又公平??


adima
...
而且政府也沒那麼多經費,
蓋了之後續的維護也是一筆長遠又龐大的開銷,
加上日曬雨淋,使用的人真的會多嗎?


beardoll

樓主呀~先不說小妹之前PO的不可能性
光一個字就可以把這項提議推翻了 money 錢呀......
....
....
....
很多網友提到政治、財政方面的問題...;有時我也驚奇提出個好構想後,就受到許多網友台愛要來投我一票^^...

如果這些好的想法(當然經過了許多網友提供意見、修正)是經由馬先生、郝先生...等官員所提出,那就可能不只是創意發想討論...,而是其下眾多行政人員要嚴肅面對的課題。
然今日是由小弟我起頭來討論這樣想法。一來個人對政治面的操作運行不懂,二來也不知道政府財政規劃運作的模式,只能以一般性、普遍的認知來提供這樣不錯的idea:"高架自行車專用道"(啪啪啪...嘩嘩...嘩嘩.....謝謝,銘謝賜票....^^)

也許財政是有其左支右絀,政治面上也需高段身手操作才方能達成;但不能因為咱們不懂這些玩意就放棄提出好的構想,以及甚至能討論出確實可行的方案啊(比方如果也有專業人士來提供意見的話)。

高架自行車專用道啟用後,馬先生也可三不五時帶頭來"路"跑,只要是靠右邊跑不影響其他單車由左超車通行,總比跑在平面道路上安全多了吧!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