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ihi wrote:
我是很認真的問這個問...(恕刪)
開板大似乎不認同戴安全帽的必要性。
而其他板友的回覆,
大多僅限於自己的經驗,
這些「個案」對開板大來說或許不具說服力。
因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
不談個人經驗,
從經濟學的立場來看戴安全帽的價值為何。
騎車摔倒,可以視為一種「低機率,高風險」的事件;
而騎車摔倒且撞到頭,機率更低、風險更高。
在風險管理中,
面對這種「低機率,高風險」的可能性,
一般人的作法是「風險轉移」,
也就是用「現在」「確定」的低廉成本,
去取代「未來」「不確定」的嚴重風險。
這種觀念的前提,就是財貨的效用相對性:
工廠發生火災是一種低機率、高風險的事件,
對於這家工廠的大老闆而言,一千元對他的效用可能只有一元;
但若他因工廠失火而破產時,同樣一千元對他的效用可能有十萬元。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願意拿火災發生前效用較低的錢(1000:1),
投保火險來「交換」火災發生後效用較高的損失(1000:100000)。
騎車戴安全帽就是一種風險轉移的行為。
這不是「人云亦云」,
而是在健康時付出少量的成本(合格的安全帽只要幾百元就買得到),
來換取車禍後撞到頭而產生的高昂成本(例如:無法工作造成的薪資損失、頭部撞傷的龐大醫療費…)。
因此,戴安全帽不但不是「人云亦云」的盲從,
反而是一種聰明、有效率的風險轉移行為。
您或許會說:
我摔車5次沒摔到頭呀!又不是摔車就一定會撞到頭,何必每個人都怕死戴安全帽?
這樣的說法忽略了一個因素:
您只注意到摔車撞到頭「低機率」的一面,卻沒注意到它「高風險」的另一面。
摔車撞到頭,發生的機率自然不高,畢竟不是每個人騎車都會摔車,也不是每個摔車的人都撞到頭。
但是,這類事件可怕的地方在於:
不管機率低到小數點後面幾位,一旦發生了,對當事人來說就是100%,那是一輩子的痛。
騎車技術再怎麼神的高手,也不可能預期自己永遠不會摔車撞到頭,
就算是Lance Armstrong這樣的世界頂尖選手,都會意外摔車,
平凡如我們,又怎能自大地認為自己絕不會摔車?摔車時絕不會撞到頭?
而且,「自己遵守交通規則並非絕對安全,因為別人不一定也會遵守」,
就算自己騎車再小心、不會摔車,
也無法避免其他開車不小心的人自己跑來撞我們。
我個人以前騎車並沒有戴安全帽的習慣,
有時候戴頂小帽就上路了。
直到有一次在北宜公路上突如其來摔車,
頭部重重撞擊到堅硬的柏油地面,
從此養成騎車必戴安全帽的習慣。
幸好當時戴了頂廉價的安全帽,
否則我真不知道現在的我、我的家人會發生什麼情況。
嬰兒不知道火的危險,
總要在成長過程中燙過、痛過,從此才知道火是危險的東西。
我們不是嬰兒,而是懂得趨吉避凶的成年人,
不應該還停留在「摔車傷到手,才知道要戴手套」、「摔車撞到膝蓋,才知道要戴護膝」的階段。
畢竟,如果「摔車傷到頭」,誰能保證還有「才知道要戴安全帽」的機會呢?
因此,戴安全帽不但不是「人云亦云」的蠢蛋,
反而是最聰明、最有價值的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