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123 wrote:
TO 106~110...(恕刪)
說說我自己的經驗好了,我是住在淡水自行車道附近,從紅樹林到關渡這一段自行車道算是我的通勤路線,騎十年以上了。這一段的蚊子是很多的,大太陽底下當然不太會有蚊子,但只要在樹蔭或是雜草叢生的地方隨時都會被咬,更不要說是黃昏太陽快下山時。主要的原因是自行車道旁的水溝和幾條排水道,還有私人菜園裡的集水盆,蚊子的幼蟲喜愛死水,哪兒死水多蚊子就多。
前幾年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採集蚊子幼蟲(孑孓)和蛹的活體,我在紅樹林自行車道上的一段水溝不到五分鐘就撈到幾十隻,那時是日正當中我穿長袖長褲還是被咬了好幾處。
這兩年竹圍到紅樹林段自行車道的水溝有整治過,蚊子也明顯少了,和蜻蜓的數量似乎沒有正相關(這段自行車道的蜻蜓本來就沒特別多,種類也很侷限)。
至於蜻蜓和蚊子本來就是天敵的關係,但其中一個先決條件是水蠆的棲地和孑孓不太一樣,水蠆對水質的要求遠比孑孓要高,如果水質夠好自然就會有蜻蜓,水裡不但有水蠆也會有更多的魚,蚊子當然也就變少了。蚊子會多是人類造成的,水質被污染後能活下來的是蚊子而不是蜻蜓。
常跑野外的人應該都有經驗在清澈涓流的溪水旁很少被蚊子咬,這是因為會吸人血的蚊科Culicidae種類不習歡清流,其它不吸血的蚊類如大蚊科Tipulidae還是很多的,而蜻蜓也會吃大蚊,可見環境的因素會比天敵的因素還要大。
當然,良好的天然環境會讓蚊子的天敵變多(蜻蜓是其中的一種),這點和樓主的立論是一致的,但在環境改善的同時蚊子本來也就會變少(死水變少)。
---Grusfaux yui Chu, 2007---
*嗯... 小弟既不姓俞也不姓朱,而世上也沒有鶴頸蛙這種生物
俞氏鶴頸蛙 wrote:
說說我自己的經驗好...(恕刪)
您好,很高興看到您的經驗談,我也來發表看您文章心得!
1.從紅樹林到關渡這一段自行車道算是我的通勤路線
>>這段路我也常騎,路兩旁植物湖泊蠻多,不過印象中沒看過整群蜻蜓過,超期待這邊環境能讓蜻蜓大量繁殖,這樣蚊子幼蟲沒被吳郭魚吃掉的,羽化後就有蜻蜓對付它們!
2.水蠆對水質的要求遠比孑孓要高
>>這跟我從小認知不同,蚊子最愛容器內的下雨水,至於水蠆記得小時在水稻田一大堆,所以我認為,水蠆對水質要求跟孑孓一樣!
3.良好的天然環境會讓蚊子的天敵變多,環境改善的同時蚊子本來也就會變少!
>>這倒是英雄所見略同,蚊子的天敵變多>>就跟人抗體增加,比較不易生病!
space123 wrote:
我們這個自行車討論區重點是在討論>>如何買車買的爽跟騎的爽!
同樣的本主題也是在討論(如何有效又長期性消滅蚊子,如何有效又長期性消滅蚊子,如何有效又長期性消滅蚊子),很重要所以說3次!
只要能有效又長期性消滅蚊子就是好方法,結果出現一堆有的沒有的論點,網路真可愛,什麼論點都有!
就如前面網友說的>>高雄市對抗登革熱超過20年,結果對抗到現在不僅無效還擴散到台南,這表示之前20年的作法大錯特錯,觀念需要完全改變,才能根治登革熱!
講那麼多沒用,聽懂的一聽就能理解,有意見的也不要緊,歡迎大家這星期六日來大台北河濱騎單車,順便考察蜻蜓跟被大洪水摧殘後的生態!
1) 現在台南的情況,個人認為並不適合長期方案,這波役情控制下來後才適合長期性方案。
好比有人都已經餓到快死掉,卻跟他說:我教你種田。
2) 去年高雄的登革熱和今年台南登革熱 是不同型的,何來高雄擴散到台南? 新聞報說如果同地區兩種型一起漫延的話,那致死率就會高達50%。
3) 登革熱延燒 氣候與境外移入是主因
space123 wrote:
2.水蠆對水質的要求遠比孑孓要高
>>這跟我從小認知不同,蚊子最愛容器內的下雨水,至於水蠆記得小時在水稻田一大堆,所以我認為,水蠆對水質要求跟孑孓一樣!
蜻蜓的幼蟲(水蠆)是用鰓呼吸(蜻蜓是直腸鰓,豆娘是尾鰓),水中的含氧量十分關鍵;而蚊子的幼蟲(孑孓)是靠呼吸管伸出水面直接從空氣中攝氧,即使水質很差都可以呼吸。在不良的水質下水蠆會死光而孑孓會存活,孑孓只要水中有微生物或有機質作為食物就可以了。
我有用孑孓餵過水蠆(蜻蜓科的),水蠆並不喜歡吃孑孓(相較於蝌蚪和大肚魚、甚至是其它水蠆),主要原因是水蠆是在水底伏襲捕食,長時間浮在水面的孑孓不容易進入水蠆的攻擊範圍。結果放下去的孑孓最後大都羽化成蚊子,之後就再也不用孑孓來餵了。
---Grusfaux yui Chu, 2007---
*嗯... 小弟既不姓俞也不姓朱,而世上也沒有鶴頸蛙這種生物
俞氏鶴頸蛙 wrote:
蜻蜓的幼蟲(水蠆)...(恕刪)
看來我們經歷相當,我國中養金魚,那時只有魚缸沒過濾設備,餵魚吃飼料一星期要清洗魚缸,後來改用孑孓餵就輕鬆多了,也因此我同時養兩缸水生動物,孑孓要浮出水面吸空氣再下沉到約20~30公分深,這深度是水蠆獵食區,所以不用擔心水蠆不吃孑孓,除非生態池中有更大獵物,還有就算沒被水蠆吃掉的孑孓,也會被魚吃光!
假如能建一個健全生態池,池中有魚、水蠆、青蛙、池旁空地有蟾蜍,如此可吸引附近蚊子來產卵,蚊子一飛到生態池可能有一半會被青蛙蟾蜍吃掉,順利產卵變孑孓的也會被魚、水蠆吃光光,水蠆羽化成蜻蜓,立刻飛出到附近空中追捕蚊蟲,只要蜻蜓量夠,獵殺蚊蟲半徑會愈來愈大!只要這個生態池持續健康運作(不缺水、水不被強力污染跟魚不被撈走),則這生態池所在區域蚊蟲將快速減少,這模式可說是城市抗登革熱最佳抗體,噴藥是一時的應變措施,建立抗體才能消滅蚊子根治登革熱!
boy1234567890 wrote:
1) 現在台南的情況,個人認為並不適合長期方案,這波役情控制下來後才適合長期性方案。
好比有人都已經餓到快死掉,卻跟他說:我教你種田。
2) 去年高雄的登革熱和今年台南登革熱 是不同型的,何來高雄擴散到台南? 新聞報說如果同地區兩種型一起漫延的話,那致死率就會高達50%。
您好,關於您的問題回答如下:
1.我並沒有反對爆發初期不噴藥,我強調的是噴藥後整個城市對抗蚊子的抗體大幅下降至零,這時需要快速建立抗體,而建立抗體最佳方案就是建立生態池!
.............
假如能建一個健全生態池,池中有魚、水蠆、青蛙、池旁空地有蟾蜍,如此可吸引附近蚊子來產卵,蚊子一飛到生態池可能有一半會被青蛙蟾蜍吃掉,順利產卵變孑孓的也會被魚、水蠆吃光光,水蠆羽化成蜻蜓,立刻飛出到附近空中追捕蚊蟲,只要蜻蜓量夠,獵殺蚊蟲半徑會愈來愈大!只要這個生態池持續健康運作(不缺水、水不被強力污染跟魚不被撈走),則這生態池所在區域蚊蟲將快速減少,這模式可說是城市抗登革熱最佳抗體,噴藥是一時的應變措施,建立抗體才能消滅蚊子根治登革熱!
.............
2.印象中高雄往年發生好幾起第二型登革熱(1987、1988、1989、1995、1998、2012....等等年代都有),所以誤認今年台南流行的第二型登革熱來自高雄(新聞指第二型是境外感染移入),感謝您的更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