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ll wrote:
一個人落地喝水兩次,35分上風櫃嘴。
跟一個人不落地,全程慢慢龜,50分上風櫃嘴。
誰比較厲害?
其實我比較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不討論那種邊騎車邊喝水...沒落地就是沒喝水、沒補充的意思(除了競賽比賽外,邊騎車邊喝水應該已經算是妨礙公共危險了)
我個性比較急
所以通常就是速度掉下來就會休息~喝口水,但我就遇過爬坡不落地,一路用6~10km/hr的時速龜爬的女生,說實話,雖然她整體速度比我慢,我還是覺得她比較厲害。
因為我爬那種超過60度的山壁才有可能''走''出這種速度(不是阿柔洋那種亂寫的60度),騎車保持6~10km/hr....我會受不了這種龜速而直接跳車。
能這樣一路龜速維持超過30分鐘,我覺得很厲害!!
我買車的車行技師是跟我說~不要練不落地,而是盡量練心肺功能,如果心肺功能夠,落不落地是很隨興的事。他說~死撐不落地是一件身心都不健康的事。
但那種龜速~不落地......雖不能說是羨慕,但是還是讓我很驚奇。這種龜速不落地需要的心肺功能會很強嗎??
120739289 wrote:
60度的坡能騎6~10km/hr÷30分鐘約3KM-5KM長的路線在哪嗎?
陷入無言中

已經特別標示出~走路走60度的坡
這不算太離譜吧
很多山壁接近90度....大概手腳並用,推進速度可以掉到3~4km/hr
所以''騎車''用6~10km/hr龜爬風櫃嘴,跟走路沒多大的差別,我騎柏油路時是無法接受這樣的速度
我不懂~這樣需要很強的心肺功能嗎??這樣算是良好的運動方式嗎??
如果這樣是好的訓練方式,我會試著學習放慢速度~慢~慢~慢~龜到不落地
如果就像許多騎很多年的朋友說~不要從不落地開始練,那我就繼續練呼吸與踩踏效率,不去管落地次數問題!!
我是真的在求教~它在訓練上的意義
而不是在做''休閒組''跟''挑戰組''的爭辯
說實話,一些血液中流著''比賽因子''的朋友,他寧可騎到暴斃,也不要一輩子吊車尾
那個不是我關心的問題,我也無意去否決人家自己的癖好(人家自己決定''一路玩到掛'',關別人何事??)
我比較想用健康的方式訓練自己,這樣有沒有補充清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