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承認吧,目前單車潮對減碳就是杯水車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一兩年晚上可以看見的星星變多了(我在台北南港)

以前天氣再好也只看到兩三顆而已,現在天氣好居然可以看到多了不少(大概十多顆吧)

這應該是空氣變好的一種現象吧(夜騎除了月光外還有星光的話更讚...



不過,應該不是大家騎單車的關係

是這幾年經濟不景氣台灣工廠倒太多了....
當初一年多前因為公司太近..坐捷運又划不來...又怕車壞了要推車...所以就買了台折疊小徑車,

車壞了可以用四輪的放車廂載去修....(你看我多懶)....當初只是來代步..放假根本不會騎.....

誰知後來騎著騎著就騎出了興趣...拜託...我是出了名的"陰天"中年..怎麼也不會想把騎單車當運動

雖然以前學生時代也騎過台北到宜蘭...

不過這一年多騎來...上班時在路上比較亮眼的單車比較少....婆婆媽媽買菜...學生上學..或是騎到捷運站換車的

上班族比較多啦!!不過看到的車種多半是低價位車種..或是可鎖可不鎖車種....

可是到了下班後的入夜...會有一些較亮眼的車種...多半是親子團體...會載安全帽的.....佯溢著溫馨氣息...

不過通常看大家獻出自巳家的壓箱寶車種時通常是在假日..河濱腳踏車專用道...大公園..以及公路及山道..,

,有時騎愈遠的車就愈貴...這種狀況似乎和剛開放不久的重型機車們類似...所以以我個人觀察,單車在台灣仍是在休

閒比例比較重的狀態,男人嘛,對有輪子的東西很容易著迷,精緻又可以小小改裝一下,哪個男人不愛咧...形象又陽光,

又可以運動,挑戰自己..

至於我,我的小折疊也沒出過市區,一直擔任家與公司的交通重責大任,車少開了..省了我的荷包,冬天騎車也冷的

要死,騎的喘呼呼發現一直在吸廢氣...不過我樂於在城市中穿梭,因為對於我而言我不覺得單車在都市中是弱者,哪個

交通工具沒有危險性?在惡劣的地方一樣可以訓練出來,至少在國外市區的單車族都是很是精幹兇悍的,車是人騎的,

任何地方,環境,都可以得到樂趣,至於環保,減碳,在我認為我是剛好成為了這個議題的參與者,也挺高興的,但小弟我

騎車是比較接近美國的單車快遞的街頭穿梭...帥啊!

Mighty大大
已離開台北市20多年了
捷運系統做好之前
交通擁塞 空(水)污嚴重
外商不喜歡被派駐台灣是事實

只是說相比捷運系統做好之前
(或下水道 基隆河整治...)
居住品質的改善(比較級)
我並沒有說台北市空氣品質多好的意思
我看了此報導
也是心生疑惑 能好到那兒?
(人多 車多 樓多 冷氣機多...)
OK
harrison ford wrote:
Mighty大大 ...(恕刪)


編輯錯誤 抱歉
harrison ford wrote:
Mighty大大 ...(恕刪)

北市的生活便利性是真的還不錯
但空氣覺得沒改善到那裡去
總是覺得台北市比其他縣市還悶熱
我只是看到冠冕堂皇的理由,硬把休閒單車活動和減碳掛一起,碳的大量增加交通工具應不是量最多的一個環節,雖然如果大家以單車代步通勤,總量來說碳減的不多但是至少空氣一定全現在好,台北盆地夏天的溫度也會低一點。所以我認為即便是單車通勤對減碳也沒什麼明顯的效果了,何況是休閒單車運動?


我可沒說單車活動不好,那不是我本意。
政府能做的,不管是減碳還是推廣自行車通勤,努力都還不夠。

以下就是如減碳無關的活動、誇大的媒體、思考奇特的縣長。
讓員警和眷屬騎個休閒單車就是樹立了「環保典範」,以縣長和記者的標準,我想01裏很多朋友都已經萬古流芳、日月同光、世代不朽了。


中國時報 /  徐誌謙/鳳林報導 2008/05/04

wrote:
花蓮縣內各警分局、縣警局員警及眷屬450人,三日分別從玉里、新城等南北兩地騎單車超過50公里,齊聚新光兆豐農場大會師,以具體行動傳達「節能減碳」的重要性。縣長謝深山也對員警樹立下的環保典範,稱讚不已。
 謝深山表示,花蓮南北狹長,新城鄉距中區的兆豐農場約47公里、玉里鎮約53公里,但員警及眷屬們卻選擇早上7點出發,以自行車代步抵達兆豐農場來會師,令人感佩。期盼藉著全縣員警樹立的環保典範,
...(恕刪)


才上任10多天的政府官員願意帶頭重視環保是值得支持的事情.不管是騎單車.少穿西裝.多開窗...都是一種宣示的效果,向全體人民表態. 向企業界表態:(相信政府後續將有一系列措施會找污染大戶開刀).至少要求別人以前先由自己做起才能理直氣壯.

政府官員日理萬機不該跟我們比.要和前朝比....但比起貪污.擺爛.A錢.都做...就是連一個環保廣告都捨不得花錢的前朝來講...現在的團隊真強多了喔

ps我從94年開始買了第一部G牌的fd-806.見證過去strida剛上市時滯銷乏人問津..太平洋的鳥車新款問世時還要打電話拜託每家代理商幫忙推銷...整排DAHON車款一次排開.每個客人都說頭殼壞才會花這麼多錢買折疊車...carry me還是實驗中的概念車..放在rst的大廳當玩具.供測試..rst概念館可以在假日時4.5個店員一起聊天整個下午還沒超過三個客戶上門 ....比起現在門庭若市狀況...我說了過去車店歷史絕沒有人相信.
相信比起大多數車友..我的騎車經驗多了一些些.但是我絕無法認同樓主所謂的(騎車次數或經驗叫「環保典範」)是可以拿來互相比較
那些環保團體專出一張嘴。

什麼都要反,都說是工廠是排碳大戶,但是事實上,台電才是排碳最大戶。

不懂這些團體為什麼不提台電?

如果台電放行,然後工廠不能開,這是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這讓我懷疑這些環保團體是不是其實是有政黨色彩的?
www.cycliving.com
也許騎腳踏車對減碳是杯水車薪
但如果連這都不做...那不更糟糕
常言道"勿以善小不為之"啊...
自行車還能減身上的碳。

把脂肪變成能量和二氧化碳。

這減一克脂肪在瘦身中心可是值好幾百元。

還能保肝。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